無爲黃汰黃氏
民國二十年,一無爲人寫過一部無爲縣地方誌,裏面提到“(無爲)人民极重家族。几无姓无宗祠、无谱牒。”時至今日,無爲依舊是這樣。
我的家族屬於無爲黃汰黃氏這支,現行字輩是“一元大啓,萬世文明”,我是“啓”字輩。根據家譜記載,一世祖在明朝建文年間因爲靖難之役,從延安逃難到無爲。當然,熟悉歷史的都知道,靖難之役主要影響了北京到南京這條綫上的區域,而遠在西邊黃土高原上的延安是如何受影響的?我沒有查到相關資料。一對譜牒有所研究的23魔方公司的工作人員說,靖難之役催生的一大批族譜。另外,網上還查到江蘇省東海縣一個村子裏有一塊碑,上面刻著因爲靖難之役而逃到該處。可見這在以前是個流傳度比較廣的説法,儘管于史實有所相悖。我的家譜裏提到第一次修譜是在清雍正十一年(1733年),換句話説,在1733年之前,我的家族并沒有族譜。所以從明朝建文年間到第一次修譜這三百來年的族人、家族故事是怎麽流傳下來的?
除了遷到無爲之後的這部分族譜,還有一份老譜,世系是從跟隨大禹治水的伯益到一世祖的父親。根據這部分記載,我們家族出自徽州黃氏,元朝時候遷到延安。當然,這個可信度近乎於零。
現今,利用分子人類學來尋祖也是一個新的趨勢。我從2017年開始接觸這個新事物到今天,基本所有機構的檢測都做過。按先後順序,分別是微基因的中通量測試、英萊頓的高通量測試、源基因的母系高通量測試、23魔方的中通量測試。我的父系是O2a2b2b1a-SK1775,然而我並不知道這是否是黃汰黃氏的主流父系或者說是正統父系。根據相關大數據,這個支系在山東比較多,主要分佈在河北、河南和山東。在23魔方的數據裏,有一個籍貫顯示為蕪湖的黃氏跟我是五代及以上遠親,但他的父系是O1a,也無法聯係上他,不能確定他是不是黃汰黃氏。另外,家譜也有一些其他問題,比如一世祖的二孫子的後人占了家譜的十二卷内容 ,而第三個到第五個孫子的後代卻分別只占了一卷内容,這就讓人倍感蹊蹺了。
對於黃汰黃氏的起源問題,還需要更多的族人參與基因檢測,尤其是高通量測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