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开启源动力
文/原创Becky的能量加油站
塞缪尔·斯迈尔斯说:“如果你是天才,勤奋将使你如虎添翼;如果你不是天才,勤奋将使你赢得一切。”
法国生物学家乔治·居维叶说:“天才,首先是注意力。”
成功的路上都缺少不了勤奋和专注力,在既定的目标上专注,在战略上勤奋,在战术上持久,才能持续地产生结果。
如果我们做的事情,没有达到理想的预期,便会容易懈怠,或者陷入自我怀疑,亦或是浅尝辄止之后,便索然放弃了。
那么该如何开启内心的源动力呢?
如果把人的动能比喻成机器,那么是不是我们也可以找到那个开关,任由自己掌控,就像做到来去自如一样轻松!
开发自己
在开发自己的过程中逐渐了解自己,建立一个对自己的认知模式,比如在复盘中总结过去的成就事件是如何形成的,自己做对了哪些选择和努力。
这个梳理的过程会让我们明白,自己的长板,审视自己正确的决策,让我们在选择的关键时刻按下确认键。
对于未知领域,人总是会盲从,或者有些焦虑和慌张,这些情绪都是正常的,但是这个世界上90%的事情都能找到方法。
我们可以在探索中找到路径,也可以在学习中找到方向,在前行中铺陈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
《哈佛凌晨四点半》一书中写道,哈佛大学一直都有这样一个理念——“有教无期”,它的意思就是,无论在任何时候,人都有继续学习的机会。因此,在哈佛商学的人并不仅限于年轻人,许多老年人一样在哈佛继续学习。据了解,在每一年的哈佛录取名单中,总会有几名年龄在70岁左右的人。他们并没有因为年龄的关系而放弃学习,反而在退休之后选择了上大学为自己充电。对他们而言,年龄并不是阻碍学习的借口,如果总是以年龄为借口,不加以行动,那么也许真的就来不及了。
其实,很多人都不曾放弃梦想,只是因为种种原因,把梦想的种子埋藏在了心里。
有一天我突然顿悟到,上一个理想的大学其实是一个可以弥补的“遗憾”,所以这样的遗憾就不能完全称之为遗憾,也就是说它是可以改变的。
人想要向上的精神是不分年龄和国界的,无论多大,无论何时,都来得及。
开发自己,激发自己的潜能,是一件极其具有价值的事情,这也能让我们找到生命的意义。
不努力一把,你永远不知道,还有多少可能未被开发。
更换配置
手机、电脑和机器一直在更新配置,逐渐优化,更新迭代,我们也要不断地升级,才能跟得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如果我们把自己的动能,更换一套高级配置,是不是也可以像机器一样,快速运转而又高效。
著名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将创业者定义为那些能“寻找变化,并积极反应,把它当作机会充分利用起来的人。”
在变化中求生存,在变化中预知机遇,整理过往的认知体系,在新时代来临之际,也要不断地更新思维。
人是环境的产物,如果自身难以做到主动突破舒适圈,或者难以做到绝对的自律,那么可以加入一个自律的社群,比如能量加油站的行动营、早起读书俱乐部、跑步社群、写作社群、冥想社群等。
以我为例,自从我开始跑步后,就认识了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于是这个圈子就越扩越大。
随着自己不断的参加活动,开始挑战参加比赛,又给自己过往的圈子扩容了一些。
从深层次来说,心灵成长上、社交圈子、思维上,都可以在不断地破圈,更换配置。
这是一个正向循环的过程,是纯粹自发的积极主动,而不是内卷。
当我们内心渴望变得更好时,就会主动走出舒适区,去走到更广阔的环境中去见识更多积极向上的人。
不断迭代
成长就是一个不断迭代自己的过程,我们在精进中提升,在实现价值的同时帮助更多的人走向光明。
《哈佛凌晨四点半》书里分享,事业成功的人都遵循一个潜规则,那就是,人无我有,人有我先。在国际互联网飞速发展之际,看出人们未来的需求,走在市场供需变化的牵头,这些造就了杰夫·贝佐斯等一大批美国网络英雄。
面对互联网的发展,我们都需要与时俱进,人人都可以有自己的IP定位,建立自己的品牌影响力。
意识超前,行动跟上,理念成型,很多事情就是这样,在被开发的路径中历练出来的。
英国作家培根也强调:“善于在一件事的开端识别时机,是成功者区别于失败者的一个方面。”
掌握事物发展的趋势,把握机遇,在当下的变化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是每一个创业者需要探索的路。
愿我们都能在不断迭代中遇到更好的自己,在商业的实战中见证花开。
一起成长,养成好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