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时候才能真正明白少既是多
面对满柜子的衣服,我觉得我有没有衣服可穿了,这件外套没有合适的内搭,这件衣服没有合适的裤子,这条裙子没有合适的鞋,每天我都感觉自己没有衣服穿,需要剁手
可是每次买完衣服,打开衣柜,我又忍不住问自己,明明满柜子的衣服,为什么还会觉得没有衣服穿
买了一件新衣服,就会不自觉的考虑它的搭配,最后买了衣服、裤子、鞋
我妈每次看到我的衣柜总会感叹:你满柜子的衣服怎么会老是说自己没有衣服穿呢
有人提出胶囊衣橱的概念,有达人说要定期扔东西,及时断舍离,我去清理了自己的衣服,发现两个问题:(1)同质化现象严重;(2)衣服质量不够
我是个不太容易尝新的人,总是购买同质化的东西,我喜欢V领的毛衣,后面就买了一堆,每次选衣服时总感觉好像都是同一个类型的,没有眼前一亮的感觉,穿多了就不想穿了
我不太舍得花钱,这两年还好,用支付宝和用现金体会到的心痛感有很大的差别,买衣服的钱比用现金买的钱贵了一倍,但是买来的衣服还是便宜货,存在即合理,一分钱一分货这句话流传至今还是有一定的道理的
01
我到最近才真正理解了less is more这句话,极简精神盛行不是没有道理,我妈常跟我说,在能力范围内买最好的,一个季度买两身就绰绰有余了,人还看起来大方、不显得小家子气
我妈说,夏天的T恤、衬衣买上200+的,比买两件100出头的划算很多,冬天的衣服买上1000+的,一件抵10件两三百的,但是我心疼我的钱包,总觉得衣服多不如少
直到我开始清理衣柜,清理出4,5件七八十的衣服,这些衣服都是穿了两三次就压箱底了,仔细想了想:那么多便宜衣服的价格加起来远远超过贵的那件了,但是利用率却低到令人发指
少即是多,其实就是一个利用率的问题,如果每件衣服的利用率都不到5%,那还不如咬牙买一件利用率在30%左右的衣服,价格贵的同时质量也上了一个档次,穿出去至少是大方得体,而不是廉价感满满
02
不止服装上需要做减法,需要less is more,工作生活同样需要,现在有很多时间管理的资料,如何才能做好自我管理,秉持的原则同样是少即时多
经济学上有个著名的二八原则,应用推广开来,二八原则同样也使用于个人,用均分的时间精力去投入多领域,最后大都只是入了门而不精通(不否认有那种全能型的天才),把80%的精力都投入于一个领域,最后的结果虽然说不上是精通,但至少是熟练+
囫囵吞枣的读10本书获得的知识不一定有细嚼慢咽读一本书的多,工作中是要解决问题,与其知道10个解决方法但毫无思绪,不如先精通一个解决思路,至少先把问题解决
写在最后
量变引起质变,少即是多,二者并不矛盾,理论只是一个框架,重要的是结合实际合理运用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