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来看此花时
1.故乡的土地是放不下的乡愁。
清明过后,奶奶回到了老家。总说村里好,有放不下的东西,有一群老伙计,有独属于村里的茶余饭后的娱乐。
奶奶年纪大了,身体也不怎么好,村里的地也已经弃了好多年不种了。但她是个园丁,时光会旧,辛勤不减。
在村里,奶奶很满足,她操劳着三个院子,每日奔波于各处,每个都是如她一般精致,又有生机。也为了给我们提供,各种有记忆的蔬果。
我很喜欢老家的院子,我喜欢夏天放假和奶奶住在村里,看她细心照顾着的这片土地,和她一起,给菜园浇水施肥,种出有着自己心灵滋味的蔬菜,成为味觉上永远的思念。
邻居会在自家的菜地里撒下种子,等到长成的时候,自己根本吃不完,会分东家几个西红柿,分西家一把绿油油的蔬菜,瓜果蔬菜里藏着的,都是质朴的人情味儿。
村里的人们皆是这样生活,他们深爱着土地,土地是延伸出的牵。在外的人们,念着这土地,这土地便是他们回不去的乡愁。乡愁是城市里人的,住在城市,家乡已远,怀着内心的家乡在城市生活。
2.不为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那日,与我妹妹提起,二十四节气,是为谁提供的规律和秩序呢。
是给农民,节气是农时,“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它考虑了天时地利,田间生产才能有序进行。
我国自古以来便是农业大国。古代四大学科中,“农学”占很大地位,农耕文明在很大程度上,体现的是农民对土地的依恋。
在中国古代,如果说天文学是一种政治技术,是为君主所重视的。那农学和医学便是普通民众的生活技术,而深奥的算学工作,又为民间生活的进行,提供了解决方法。
二十四节气,是一套较为科学的农时表。很好地反映了“宜物”、“和谐”的基本特征,这也是中国博物科学的传统特征。
3.耕好属于自己的一亩三分地。
城市是一个半路上的家园,它容纳着你的身体,乡村却保存着你的灵魂。
既然乡梦不曾休,那就用心去浇灌自己心里的那一亩三分地,尝尝耕耘,它才不会荒芜了。
这块土地,是我们的记忆,是我们的初心,更是新长出来的责任。热爱记忆,不忘初心,让责任和担当,创造价值。
春天已来,万物复苏,生机勃勃,回到最初的位置,对自然、万物、世界,怀着敬畏且感恩的心,在生活、学习和行走中不断审视自己,接近自己的内心,接受美好和善意,通过新一轮的劳动和学习,创造属于自己的土地。
耕好属于自己的这块土地,总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如果只看着别人耕耘,只想着不劳而获,或是想走什么轻松的捷径,错过了耕种的好时机。土地是不骗人的,它长出的只会是干瘪的稻穗。只要好好耕种,我们一样能拥有让别人羡慕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