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ken不是代币,是通证
1.区块链可不可以没有币?
区块链发源于比特币技术,但大概在 2014年的时候,金融科技界和 IT 界专家将区块链这样一种比特币支撑技术抽离出来,单独立论。这自然就引起了链与币的分合之争。对于这个问题,自然形成两种看法,一个是认为可以分,比如 Linux Foundation、IBM 支持的 Hyperledger,另一个是认为链和币不能分家。
技术上是可以分家的。Hyperledger内几个项目就是没有代币的,它也仍然是如假包换的区块链,所以区块链当然是可以没有币的。反过来,腾讯的 Q币,当然也不是区块链上的代币,因此链币可分,从技术上来说是无可争议的。但是从业务逻辑上来看,如果区块链上没有币,到底它还有多大价值?这才是真正的问题。
2.Token是一种权益证明
讨论问题,首先要把词汇表定义清楚。今天有两个意义不同的词汇被模糊混用,其一是 cryptocurrency,一般译为“加密数字货币”,简称为“数字货币”。其二是“token”,被广泛译为“代币”。平时口语之中,经常只说“币”字,比如说:“你的那个区块链应用发不发币?”。那么究竟这里的“币”是“加密数字货币(cryptocurrency)”,还是“代币(token)”?语义模糊。实际上这两个东西是不一样的。加密数字货币起源于比特币,它的目的就是作为互联网支付的货币。而 token 是怎么来的呢?在网络通讯中,token 的原意是指“令牌、信令”。
在以太网成为局域网的普遍协议之前,IBM 曾经推过一个局域网协议,叫做Token Ring Network,令牌环网。网络中的每一个节点轮流传递一个令牌,只有拿到令牌的节点才能通讯。这个令牌,其实就是一种权利,或者说权益证明。
区块链的 token被广泛认识,归功于以太坊及其订立的 ERC20标准。基于这个标准,任何人都可以在以太坊上发行自定义的 token,这个token 可以代表任何权益和价值。现在用 token来作为代币权益证明进行ICO是一个普遍的做法。由此我们也认识到,其实加密数字货币只不过是一种特殊的 token。在一个可以运行 token 的平台上发行加密数字货币,是一件易如反掌的事情。但是直接把 token 译为代币,肯定是错误的。把 cryptocurrency 译为“加密数字货币”,繁琐归繁琐,意义倒还准确,而把 token 译为“代币”,可以说是大错特错的。因为 token 所代表的,可以是一切权益证明,岂止于货币?
恰恰相反,token 的实际落地,非“代币”类的应用恐怕会远远走在代币前面。比如比特币,中本聪是想让它成为支付货币,但是现在它变成了一种数字资产,并没有发挥通货的作用。强调“代币”,名不副实,反而引发货币主权等一系列棘手难题。因此我反对把“token”翻译为“代币”,而且态度十分坚决。即便这种翻译已经约定俗成,我们也要坚决把它改掉,不容姑息。
将 token 译为“代币”,弊端非常大。Token 可以代表各种权益证明,但是唯独要代表货币,最终还是需要国家授权的,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加密数字法币。我最近读了一些介绍货币发展思想的文章,有一个观点特别引起我的注意,就是德国经济学家南普认为,货币,特别是信用货币,从一开始就有权力介入,所谓“货币在市场交换中自发形成”的观点,恐怕只是一种浪漫的幻想。实际上,货币即权力,货币即政治,货币权力必须属于国家。所以 token 代什么都容易,就是代货币难,没有国家的授权和支持,所谓“代币”只是自欺欺人。而 token 是实实在在的,今天就可以用起来。
3.Token(通证)三要素
通证有三个要素,缺一不可。第一是数字权益证明,也就是说通证必须是以数字形式存在的权益凭证,它必须代表的是一种权利,一种固有和内在的价值(Intrinsic value) 。第二是加密,也就是说通证的真实性、防篡改性、保护隐私等能力,由密码学予以保障。每一个通证,就是由密码学保护的一份权利。这种保护,比任何法律、权威和枪炮提供的保护都更坚固、更可靠。第三是可流通,也就是说通证必须能够在一个网络中流动,从而随时随地可以验证。其中一部分通证是可以交易、兑换的。事实上,通证可以代表一切权益证明,从身份证到学历文凭,从货币到票据,从钥匙、门票到积分、卡券,从股票到债券,人类社会全部权益证明,都可以用通证来代表。
人类社会的全部文明,可以说就是建立在权益证明之上的,所有的账目、所有权、资格、证明等等,全部都是权益证明。就像尤瓦尔·赫拉利在《人类简史》里说的,正是这些“虚构出来的事实”才是智人脱颖而出,建立人类文明的核心原因。如果这些权益证明全部数字化、电子化,并且以密码学来保护和验证其真实性、完整性、隐私性,那么对于人类文明将是一个巨大的翻新。之前我们区块链圈子有人说,过五十年、一百年回头再看今天,物联网可能只是新文明到来之前的一段小插曲,一个新世界的社会基础设施的构建时期,真正重要的事情是区块链。其实真正重要的事情是通证,区块链作为后台技术支撑通证的运行。
4.Token和区块链是好搭档
通证与区块链是独立的两件事,但彼此是最佳拍档
通证是区块链最具特色的应用,不发 token,区块链的魅力和威力就大打折扣。实际上,不发通证的区块链,比一个分布式数据库好不了多少,完全犯不上这么大阵仗。
区块链是新世界的后台技术,而通证是新世界的前台经济形态,两件事情完全独立,两件事情同样伟大。
事实上通证确实可以运行在非区块链的平台上。从某种意义上说,Q币,游戏币,各企业和社区的用户积分,包括商场发放的打折卡、会员卡,银行发放的信用卡,等等,都是某种原始的通证,它们都是数字化的权益证明,但是没有密码学的应用,流通上也受限制,但它们现在都运行在中心化的系统里,大多数运行的还可以。未来如果央行发行数字货币,也有可能不是在区块链上运行,而是在央行的数据中心里运行。因此通证并不一定要跑在区块链上。但是另一方面,至少对于今天区块链圈子里的人来说,如果一个通证不放在区块链上,对它是缺少几分信任的。
区块链为通证提供了坚实的信任基础,它所达到的可信度,是任何传统中心化基础设施都提供不了的。这也就是为什么《经济学人》一语道破天机,把区块链称为“信任的机器”。我们这么来分析:
首先,区块链是个天然的密码学基础设施,在区块链上发行和流转的通证,从 DNA 里就带着密码学的烙印。通证代表着权益,而密码学是对权益最可靠、最坚不可摧的保护。这个宇宙里还有什么力量在保护权益方面比密码学更强大的吗?没有了!就算你燃烧整个星系的能量也破解不了一个强度足够的密码。所以区块链上的通证天然就是密码学意义上的安全可信。
其次,区块链是一个交易和流转的基础设施。通证之“通”,就是要具有高流动性,快速交易,快速流转,安全可靠,而这恰恰就是区块链的一个根本能力。有人说区块链是互联网 TCP/IP 之上的价值交换协议。不管这种说法是否全面,它至少准确的把握了一点,区块链天然就是最适合于进行价值交换的基础设施。
第三,区块链是去中心化的,这使得人为篡改记录、阻滞流通、影响价格、破坏信任的难度大大提升。去中心化并非可以完全杜绝人为操纵,只是加大了这件事情的难度。比如今天我们已经知道,2013年比特币价格的暴涨,背后有人为操作和炒作。今天比特币的暴涨是不是也有这种操作?恐怕也是有的,这不是基础设施的去中心化可以解决的,因为问题出在人的脑子里。但是去中心化的基础设施,以及越来越多的通证出现,至少使少数人长时间操纵市场变得越来越困难,这已经是非常了不起的进步。
第四,通证要有内在价值和使用价值,而区块链通过智能合约,可以为通证赋予丰富的、动态的用途。以太坊的创始人将智能合约视为区块链“全球计算机”上的程序,这固然是很高的见解,但是我们也要想一个问题,什么样的程序有必要跑在这台全球计算机上?我们聊天、玩游戏、听音乐、写博客、上网的程序有必要放在区块链上吗?我认为是没有必要的。有必要放在区块链上的程序,目前看就是涉及价值交换、权益管理之类的应用,或者说的更直白一点,就是涉及通证的应用。所以有了智能合约的区块链,将围绕通证创建出极其丰富的应用来,这些应用将使人类社会超越互联网,超越数字生活,在新的赛博空间(cyberspace)中重塑数字生命。
5.通证经济是下一代互联网的数字经济
20年来的互联网眼球经济、流量经济、粉丝经济等等,其价值重构和价值创造的速度和规模都远远超过互联网基础设施。
通证不等于加密数字代币的炒作。通证基于固有和内在的价值(Intrinsic value) ,通证立足于实体经济、为实体经济服务。当然,我要肯定,币圈的模式在大多数点上都没有问题,是要为通证所采纳的。比如通证也要可上市交易,通证可以进行预售,这些都没有问题。但在一个关键点上,通证思维与现在的币圈思维有根本的不同。通证是要用起来的,而现在大多数的币,都是没有用的,甚至就不考虑能有什么用。通证启发和鼓励大家把各种权益证明,比如门票、积分、合同、证书、点卡、证券、权限、资质等等全部拿出来通证化(tokenization),放到区块链上流转,放到市场上交易,让市场自动发现其价格,同时在现实经济生活中可以消费、可以验证,是可以用的东西,这是紧贴实体经济的。而币圈思维是什么呢?搞一条链,发一个新数字货币,给它按上一堆先进技术,拉上几个名人做背书,尽快上交易所,把目标放在价格炒作、而不是服务实体经济上,这叫空转。空转当然速度快,但是始终不落地,迟早是要崩下来的。
6.通证经济--未来经济形态
第一,供给侧,通证的供给充分市场化,高度自由,任何人、任何组织、任何机构都可以基于自己的资源和服务能力发行权益证明,而且通证是运行在区块链上,随时可验证、可追溯、可交换,其安全性、可信性、可靠性是以前任何方式都达不到的。所以每一个组织和个人现在都可以很轻松的把自己的承诺书面化、“通证化”、市场化。这是人类社会从来都没有的能力。
第二,流通速度,这是个关键。区块链上的通证可以比以前的卡、券、积分、票快几百几千倍的流转,而且由于密码学的应用,这种流转和交易极其可靠,纠纷和摩擦将成几百几千倍的降低。如果说在传统经济时代,衡量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指标是货币流转速度,而在互联网经济时代衡量一个国家、一个城市发达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是网络流量,那么在互联网+经济的时代,通证的总流通速度将成为最重要经济衡量指标之一。当我们每个人、每个组织的各种通证都在飞速流转、交易的时候,我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将完全改变。
第三,价格发现。由于通证高速流转和交易,每一个通证的价格都将在市场上获得迅速的确定,这个就是通证经济的看不见的手,它比今天的市场价格讯号要灵敏和精细几百几千倍,它将把有效市场甚至完美市场推到每一个微观领域中。
第四,通证应用,也就是围绕通证的智能合约应用。仅此一项,就可以激发出千姿百态的创新,它创造的创新机遇、掀起的创新浪潮,将远远超过先前计算机和互联网时代的总和。
基于这四点认识,通证是将我们导向下一代互联网新经济的关键。
第一,通证经济将会是一个多价值尺度的经济,从而也将会有助于发展多价值尺度的现代社会。前不久听到一个消息,雄安新区可能会对其市民发放一种积分,用来奖励市民“良好”的社会行为,比如骑车上班,垃圾分类,等等。实际上一个先进的现代社会需要多个价值尺度来指导人的行为,仅仅货币这一个单一尺度有很多弊端,比如一个很有钱的人可以开着大排量豪车以危险的方式驾驶,你对他进行一般性的罚款和出发,他可以毫不在乎。但是通证经济就可以将各种尺度都通证化。比如这个人可能很有钱,但是他的环保通证和驾驶通证很低,那么他在某些事情上就会受到整个社会的限制,他也就不可能那么嘚瑟。这对于社会管理的意义是巨大的。
第二,通证经济将极其有利于国家监管和微观社会管理。因为区块链这个后台设施将所有数据都原原本本的存档,追溯方便,无法篡改,无法抵赖,结合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分析技术,极其便于主管当局实施监管。更厉害的是,通证经济结合区块链“代码即法律(Code is Law)”的能力,可以将很多规范直接写到智能合约里。比如说春运卖火车票,我们系统要求购票人必须具有若干通证,满足智能合约的一系列要求,系统才会出票。再比如发放低保户的救济款,也可以通过通证和智能合约的使用大大提升规范性。国家的管理意志将有密码学、智能合约以及与之相配套的一系列制度安排和基础设施来确保的实施,任何组织和个人都无法“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真正的市场经济必须是监管良好的经济,没有监管的市场,将是黑帮横行、山头林立、四分五裂的市场。通证经济既能促进自由交换,又能加强监管,是市场经济的一次大升级,本质上是用密码学、用包括跨国界的开源开放超级电脑等未来信息基础设施来重新定义市场经济,它怎么会不对实体经济产生巨大和本质的推动?它怎么会不对我们的生活方式发生本质的改变?人工智能,通证,区块链,这三个东西合起来,已经不是简单生产和生活方式变化的问题了,而是人类文明演进和生命存在意义改变的问题,过去20年数字生活驱动了互联网,未来20年数字生命驱动下一代互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