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子埠纪事|56故乡的桥
故乡小村不是处在名山大川,也不是位于繁华闹市,她只是位于穷乡僻壤的一个普普通通的鲁北小村。
故乡小村如千千万万的村庄一样,随着时间的洪流,慢慢地在向前挪动着步伐。时光在变,村子也在变,有些东西已经荡然无存,但有些东西却一直在我的记忆中,如原来一般,静静地等着我的归来。
这几天,经常想起小时候家乡的桥,想起和这些桥有关的一些往事,久久不能释怀。。家乡的这些普通桥梁,虽然它们没有赵州桥那样的悠久历史;没有南京长江大桥那样的宏伟壮丽,是新中国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写照;更没有近几年来,作为“基建狂魔”的中国所建造的,一系列世界第一的超级工程大桥那般的“高大上”;但从我开始想事起,家乡的这些桥就深深地印烙在我的心中。它们就是我们村的“宏伟建筑”,它们虽然朴实无华,但却无与伦比,不可替代。
村前的南沟又叫丰收沟,沿我们村西向北一直通到预备河,在我们村西南角拐向东北方向,一直流入织女河、塌河、新塌河,然后一直通到东北汇入小清河,最后注入渤海。这条沟渠涝时排水,旱时则引水灌溉两边农田,作用很大。南沟上的桥梁一共两座,大约建造于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一座在西,一座在东。西边的是一座石头混凝土桥,有两个桥孔,远看就如一个人的两只眼睛,故名“两眼桥”,也称作“双孔桥”或“双空桥”。桥面不宽,可通行一辆汽车,两边是石头砌的护墙,有一米高。我们经常在上面玩耍,趴在护墙上看水里的鱼群;大胆一些的小伙伴则站在上面,用砖头石子向水里“打水漂儿”。记得一次剜野菜的空隙,我们一块玩打仗游戏,一个年龄长我们好多的大孩子是“将军”,我们一帮小孩子是“列兵”。“将军”就坐在桥头的护墙上给我们发号施令,“列兵”们排成两列,听候差遣。只记得当时夕阳西下,残阳如血,照在我们的身上,也照射在“两眼桥”上,熠熠生辉。
记得还有一次,我在南沟坝护林的姥爷哪儿住了几天。一天早饭后,随姥爷一块沿沟坝由东向西巡查树林,远远就见上工的社员都在桥上休息。两个大大的桥洞,仿佛一双明澈的大眼睛在看着我们。走近竟然看见我哥哥就趴在桥的东护墙,微笑着看着我们,心里顿时倍感温馨。
“两眼桥”的桥洞非常大,有时赶上下雨,地里干活人们就到跑到桥下面避雨。我们有时也会这样做,只是听说此处多蛇,特别是一个伙伴说曾有人看到一条头上长冠子的蛇,每次心里总是非常忐忑,不那么大胆……
前几天回老家的间隙,专程去看了看“两眼桥”。发现原来的土路也都变成了水泥路,交通方便了。桥身在2008年时进行了维修,桥护墙重新加固,但基本保留着原来的风貌。过了桥右拐就是我们村的“鱼地”,放眼望去,鱼地变得比原来规整了,地里的麦苗已经返青,相信今年又是一个好年景!
重修的时间2008年4月(我已近30多年未来此桥了)
南沟坝上东边是一座平板混凝土桥。桥洞是方形的,桥面两边是混凝土镂空护栏,简洁而不失典雅。当时村里很多青年人,让下乡照相的师傅以此桥为背景给他们拍照。由此可见,这座桥和南沟坝这个地方的风景还是很美的。到后来,两边的护栏也都没有了,走在上面很没有安全感。现在这座桥已经拆掉重建,桥面比原来宽了不少,也更坚固了,还安装了水闸,但它已经不是原来的那座桥了。
东边的混凝土桥(新建的)另外,沿村子西边的圩子沟,自南向北分别有四座青砖小桥。小时候,村前钱湾里的水与圩子沟相通,一年四季水流不断。村子西边的这一溜小桥,常年就静静地卧在那里,营造出一派“小桥流水人家”的意蕴,陪伴了我们一个个春夏秋冬。但是现在,随着村庄的规划建设,前湾被填平了一半,四座小桥还仅存一座,但已是如孤岛一般,被新建的房屋隔断在村子里边,哪里还有什么小桥流水的一点影子!
好在南沟上的两座桥还在,虽然一座重建一座重修,但毕竟还有当年的那点样子。尤其是其中的“两眼桥”,基本保留着原貌,让我那颗思念的心,在多年的漂泊中,还能依稀找寻的到寄居的载体。
岁月悠悠,时光如流。冥冥中一首歌萦绕在耳畔:“遥远的夜空,有一个弯弯的月亮,弯弯的月亮下面,是那弯弯的小桥……你那弯弯的忧伤,穿透了我的胸膛……”
今天的村庄,谁还在唱那昨天的歌谣?故乡的桥,我心中的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