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蛰伏着,等待一个春天的唤醒——听李镇西老师“教育的意义与幸福

2020-03-03  本文已影响0人  醉眠芳草涧

“让写作融进生命里。今日有491位老师听我的课,如果有49人做到坚持教育写作,那我便知足了。”

结束的时候,李老师如是说。我的内心油然而生出很多很多感动。这是一名胸中有大爱的教育工作者的肺腑之言。

听课笔记(1)

李老师的这次课让我收获颇丰,梳理如下:

一、蛰伏着的智慧片段

李老师开言即讲:

成为作家,一类是有天赋的人,另一类是经历异于常人的人。不论哪一类人,都需要勤奋练习。

我自认为自己经历平常,是属于有一点儿灵气的第一类人。我中学时候写的文章,是全年级的写作模板。这一点让我很早就知道,对于文字,自己有着天生的捕捉力和描写感。但我不够勤奋。大学时光被荒废,毕业后工作的五年时间里,也只是草草了事,并没有能够坚持写作。去年,我开始在灵感来临之际,及时写下自己的教学反思和心得,只言片语多,未能够整理成为系统的文章。

教学反思

这些零零碎碎记录,孤孤单单地躺在我的手机便签里睡大觉。他们谁也不知道黑夜什么时候过去,白昼什么时候到来。他们的主人同样如此。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他们都是有智慧的,也是有力量的。他们蛰伏着,等待一个春天的唤醒。

蛰伏着的智慧片段

如今,这个春天终于姗姗来迟。

当我从网页上得知李镇西老师即将在新教育实验开课——《教育与写作》的时候,我听见了春的呼唤声。它在我心底缓缓升起,温柔,清晰,坚定。剩下的事情,都是命中注定的仪式。

二、在写作实践中感受教育幸福

实践——思考——阅读——写作。

这是这位名师坚持几十年如一日的习惯。高山仰止。

他什么都写,他称作那是一种“无课题研究”写作模式。随心所欲,我手写我心,用手中的笔舞之蹈之,绘画自己人生的乐章。生命不息,写作不止。这是一种多么美妙的人生态度和境界!这不就是我所追求向往的那种境界吗?还在等待什么?也许我不够有爱心、耐心、责任心、慧心,我也不够有能力当好一名好老师、好班主任,但我是一个人,一个活生生的人。每一天从我的指尖里流走,匆匆。能够让时光凝滞下来的唯一办法,便是写作。教育写作,复盘写作,读后感写作……

我虽然是一颗微粒,不求传播自己的思想,证明自己的言行,但我渴望如李老师、唐艳老师一般,在教育写作中体验到乐趣、智慧,成为一名普通但幸福的老师。

三、这场旅途,有关心灵,无关外物

李老师有一句话让我如闻仙乐,它穿越千山万水,直入我心间。为这一瞬间,它已等待许久,我亦等候良久。他徐徐地说:

日积月累写下的文字本身,便是写作者的收获。

以前听过类似的话,还没有如此强烈的认同感。如今,像是旧友重逢般喜悦——我知道,打动人心的有时候只是一句平常话,也许他人听来波澜不惊风轻云淡,但于当事人而言,却像是一场狂风巨浪,惊天动地,从此生命有了变化。也许一开始只是量变,渐渐地化为质变,最终成为一场蜕变之旅。这场旅途,有关心灵,无关外物。

是的,就是这句话触动到了我。它开启了我教育写作生涯的大门。它让我懂得:

每一场淋漓尽致的舞蹈本身,便是舞者的收获;

每一次奋笔疾书的成书过程,便是作者的收获;

每一日伏案科研的不倦身影,便是科研工作者的收获……

各行各业,莫不如此。

他还说:“教育与文学是相通的,都力求把人引向真、善、美的境界。”

他还说:“是教育写作带动了教育科研。”

他还说:“写作你高兴的教育事件,写作你后悔的教育实例。”

……

他说了很多很多,我记了很多很多。

笔记(2)

记下这些充满智慧的文字本身,就是一件幸福的事情。感谢李老师,感谢这个时代,我如此幸福。

最后,莫名想用这么一句话结尾:

改变人生的某个时刻,总是静悄悄的。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