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得懂这么孤独的文字,你一定也吃了不少苦吧?
最近我为了练好文笔、学好写故事,在朋友的建议下开始看卢思浩的书。
天天带在身边的《你要去相信,没有到不了的明天》虽然是今年新增订的,可原版是2013年出版的。90后的卢思浩跟我差不多同岁,在二十岁出头的时候写了这本书里,记录下了那个年纪的青春、孤独、成长。
刚开始看的时候,我觉得书里写的那些不计回报地爱,不考虑将来地疯的日子已经离我很远了,读不出热血沸腾,只有心平气和。可是慢慢地,我发现文字的“保质期”真得很长,那些记录着轰轰烈烈青春的文字,早几年的我不一定读得懂,而如今却能带我穿越时空。
卢思浩说:“我从来没有摆脱过寂寞,我只能去习惯它,就像习惯身体的一部分。”
五年前读到这句话,我大概会觉得作者装X,哪有人会真得习惯寂寞。可再长大一点,阅历丰富一点以后,我才发现习惯寂寞是每个成年人的必修课。

电影《卡萨布兰卡》里有一句经典台词:如今你的气质里,藏着你走过的路,读过的书和爱过的人。
作为一名伪文青,十年前我就熟记了这句话,时不时挂在嘴边,显示自己有水平。
可是后来我在经历了挫折苦痛之后才明白了什么叫“为赋新词强说愁”,在异乡飘了八年后才读懂什么叫“每逢佳节倍思亲”,在若干个熬夜换来的成长后才明白“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这时候我才真正意识到,读书的意义不一定在于当下,而是潜移默化地影响你,帮你在迷茫中做出选择,在探索的路上找到方向,在挫败的时候重振旗鼓。
我们可能不会一辈子写作,到一定会一辈子阅读。

少看一点成功学,因为那些精心编织的故事不会告诉你成功人士失败了一万次才得来了一次成功,更不会告诉你大多数勤奋努力的人最后其实过得很平凡。
少看一点XX速成,因为人生真得没有速成。你看范丞丞一开始的星路走得多顺,可别人给的资源总有可能收回去,幸运会掉在你头上,也总有一天会从你身边溜走。稳扎稳打地磨练真本事,不成功也能成仁。
少看一些娱乐八卦,捕风捉影的故事并不会对你的人生有什么帮助,别人的成败也不会影响你的人生,与其刷一小时明星绯闻,不如多去读几页有用的书。

我建议你读一些真实的成长故事,因为作者会认真讲述他是如何习惯孤独,如何在困境中杀出一条路,看看这些,你迷茫的时候就不会觉得太孤单。
也可以多读一些实用的工具书,比如如何高效利用时间、如何做好PPT、如何理财,掌握一种方法,学会一门技术,你的前路也会顺利不少。
有些经典好书更值得反复阅读,许多我们二十几岁看不懂的故事,不一定是我们理解力太差,还有可能是我们阅历尚浅。在心中留一个印象,成熟之后再回头翻阅,这时你或许就能顿悟。
你可以少走路,但你必须多读书。
如今你读过的文字,都将影响十年后你的气质。
END.
2018/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