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爸爸的辛酸——读《我是你爸爸》
上大学时曾经很迷王朔。读了很多他的作品:《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动物凶猛》、《过把瘾就死》、《橡皮人》……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王朔在文坛可以说风头无俩。小时候对北京最初的印象是课本上的天安门,长大后对北京的印象就来自王朔的小说,大院少年的各种荒唐颓废,常让我误以为北京有一种空荡荡的悠闲。这么贫、这么痞、这么颓丧的一个人,看上去却是一脸文弱和纯真。后来我一度觉得,王志文饰演的方言是王朔的一个分身。吊儿郎当、随波逐流的样子,骨子里却不肯妥协。
转眼快三十年了。那个曾经文采斐然、嬉笑怒骂的青年,如今已年近花甲,深入简出。当年深受其影响,甚至说话也满口京痞子味儿的少女,再读他的书,已不再只有崇拜,多了几分审视和挑剔。父子情深,笑中带泪。故事里的幽默调侃掩饰不住人到中年的辛酸无奈,疲惫无力。很难想象,这是和《动物凶猛》同时期的作品。写这本书时,王朔只有31岁,应该还没当爸爸……
我未亲历,因此对为人父母的艰辛不能感同身受。但从身边也看到很多,算是略知一二。有好友说,身为父亲,常常不知怎么跟孩子相处。太亲近,孩子就没了敬畏;太疏远,又担心和孩子交流不够。做朋友做兄弟吧,明摆着自己要受委屈;做长辈做老师吧,又觉得自己还不太够格。管太严了,担心他没个性没血性,放任不管,又担心他犯错误走弯路……那叫一个纠结啊!我惊奇地发现,《我是你爸爸》正是这种痛苦纠结的写照!
一个平庸、懒惰甚至有些懦弱、猥琐的父亲,对青春期的儿子茫然无措。打也打过,打得孩子鼻青脸肿;骂也骂过,骂得孩子无地自容;在是非对错面前,试图教孩子屈服、圆滑……就是这样的父亲,如何赢得孩子的爱呢?孩子在对他不无失望时,依然选择回到他身边。父子俩相依为命的生活,平淡琐碎到让人乏味,只有身在其中的他们才能体会那种温情。
一个父亲的成长,也许就在于他终于可以理直气壮地对儿子说:我是你爸爸!不是朋友,不是兄弟,不是老师,不是仇人,都不是,我是你爸。
一个儿子的成熟,也许就在于他终于明白,爸爸就是爸爸。爸爸的好与坏,做儿子的知道就行了,和他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