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

【读书】读史使人明智

2022-10-11  本文已影响0人  杨琴子

从杨广华丽而凄迷的目光中,我看见了隋末大地的滚滚烽烟;在李世民纵横驰骋的马背上,我听见了大唐雄浑的脉动与心跳。

我见过玄武门前的四度喋血,也见过大明宫中的万国衣冠;我听过箭指天山的壮士长歌,也听过折戟辽东的英雄叹惋。

感业寺内,女尼武媚泪痕犹在;洛阳宫中,一代女皇却已笑靥嫣然。太液池旁,霓裳羽衣歌舞未歇;燕赵大地,渔阳鼙鼓却已动地而来。

当藩镇铁骑踏破长安,我感受了大地的战栗;当李唐皇室屡屡播迁,我目睹了天穹的裂变。在九世纪的黑夜里,“元和”与“大中”曾经光芒乍现,可当它们像流星一样划过天际,接踵而来的,却是更深更浓的黑暗。

当黄巢种下的菊花开满长安,我闻到了一个王朝衰朽弥留的气息;当朱温点燃的兵燹燃遍中原,我看见了一个帝国仓皇趔趄的身影……

我就这样走过唐朝的二百八十九年,仿佛经历了一个生命的轮回。

唐朝,并不好写,隋唐之交、贞观之治、武后专权、神龙宫变、开元盛世、安史之乱、藩镇割据、唐灭,每一个时点都有着每一个时点的特殊性,每一个时点也都有着每一个时点的代表性。

这是一本越往后面读越会让你心情变的沉重的书,血腥倒不是其次,而是盛唐这个华丽的外衣之下背后的脆弱与坚强、妥协与抗争、屈辱和荣耀让人觉得反差巨大。

你很难想象那个空前强大的盛唐就那么倒下去了,而且一倒就再也爬不起来,一边拼命的挣扎一边又只能无奈的迎接最后的灭亡……

从公元618年唐朝建立,755年安史之乱爆发,907年唐朝灭亡,前半段共147年,后半段共152年。历史似乎给唐朝开了个玩笑,上半场有多少波澜壮阔,下半场就有多少跌宕起伏。

我们沉迷于唐朝贞观和开元时期的盛世美颜,为那个时代的帝王将相才子佳人疯狂打call,他们对内励精图治上下一心,对外开疆拓土征战四方,让大唐的国威远播海内外。

直到安史之乱来了,之前的一切都如梦幻泡影,只剩下数不尽的屈辱和血泪。尽管后期有唐宪宗元和中兴、唐武宗会昌中兴、唐宣宗大中之治的短暂余晖,却再也阻挡不了后藩镇割据、宦官干政、党派争斗这一愈演愈烈的混乱局面。

多少帝王迫切的想改变这一切却发现自己根本改变不了,最后也只能无奈的看着这个帝国一点点地分分崩离析。

对于唐朝的历史我们一直停留在贞观,开元之治这样的大盛世中,但是从天宝后期,安禄山之后,华夏大地一直处于战火和硝烟之中,多少无辜百姓生离死别,多少变民和官军曝尸荒野。

历史无情之处在于没有人会在其中接受前朝的教训,试问,有人的地方就有争斗,怎么样才能改变。

借用屈原的一句话~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从一开始的激昂,之后的振奋,到后面的遗憾、失落,直至叹息,大唐给我太多的思考。

当289年的历史以百万字的形式向我们徐徐铺开,娓娓道来的时候,我们没有理由去拒绝这段文字,更没有理由去拒绝这段历史。

因为这是一段荡气回肠的年代,这是一段豪情壮志的年代,同样,这是一段心有不甘的年代,这是一段潸然泪下的年代。

致敬王觉仁的《血腥的盛唐》。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