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界突围之路:初探计划流项目
02/12,与计划、生产两个板块的同事,就计划流项目进行了初步探讨,有几点体会分享如下:
一、项目范围的确定,就是项目方向的明确
项目范围涉及管理(业务)范围,产品(系统)范围;项目范围管理属于项目十大管理之一,占居重要的位置。
经验表明,软件项目失败的4大原因分别为:项目组织不力、计划与控制不当、业务需求不清(含变更)以及估算错误(含工期等),不难看出,这4大原因,均与项目范围的确定息息相关。
那么,如何清晰、精准地确定项目的范围:
确定流程的首、末点,以及确定组织范围;
以计划流程项目为例:流程的首末是从商机到库发?还是从客户下单到生产入库?
该流程推进覆盖的产线(组织)是什么?例如是配电产线,还是用电产线等;
一旦锁定流程的首末和产线,我们就会很快确定涉及的系统以及项目的干系人。
二、锁定宏观问题
基于项目范围,就中高层管理人员,校对自身以及价值链上下游的核心问题。
例如计划板块暴问:物料不齐套、制单周期长、下单不均衡、产能不可视;
而生产板块在此基础上,又暴露:PSI(产销存)缺、制程异常多等问题。
基于这些问题,初步检讨了一级指标,如物料齐套率、研制单周期、旬均衡率等,在此基础上,根据痛点、可细化二级、三级指标等。
三、问题深挖(微观暴问),锁定改善流程
以物料齐套差为例,互动的聚出4类问题:客指物料、核心器件、客供物料、来料质量,初步匹配改善流程为:
客指交付流程、客供交付流程、供方引入流程(结合供方准入规则)、三解读流程(客户需求等)。
再以下单不均衡为例,互动后的改善方向:
积单(中标入池)后的要货节奏明确;将锁定节奏的积单推送给售前(前置对接并锁定客户需求);售前对接后的积单再推送给供应链前置寻源(新物料)及锁定产能(老物料);研发则基于对接后的积单前置开发产品,输出BOM。
等待上述动作生成后,一旦客户正式下单,则结合约束条件(如瓶颈物料产能等),均衡要货日期。
此阶段,问题无需深挖到底,大致锁定要改善的流程或要完善的规则即可。
后续基于宏观暴问,锁定流程及规则,可持续深挖,以确保问题精准精细。
随着项目的持续推进,后续再行总结分享;昨日的交流,给我们几点经验:
1、要善用白板,而不仅仅停留在口头交流。白板最大的好处一方面让参会的成员都聚焦在一起,避免七嘴八舌;另一方面,确保写的和说的保持一致,也是询问者、讲述者、记录者统一思路的过程。
2、要善于倾听,让参与者有获得感。一直认为,在电视节目中,访谈者的水平并不亚于被访谈者;访谈者重要的能力是框架思维(结构思维),引导能力。
其中,让被访谈者讲出来,哪怕你知道也不要直接讲出来;不要你讲,对方确认;而是对方讲,你记录;对方不讲则引导出来。
许多事情并不复杂,也并不困难,难在我们自身的见识、认知、反醒及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