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古今浇灌平庸
黄山谷说过:「人胸中久不用古今浇灌,则尘俗生其间。照镜觉面目可憎,对人亦语言无味。」这就是平庸的写照。黄山谷认为要摆脱平庸,就要「用古今浇灌」。
怎样用古今浇灌平庸呢?
阅读,阅读,还是阅读,因为阅读的最大理由是摆脱平庸。
看我中华泱泱大国,5000年文化底蕴深厚。
多读古圣先贤,老祖宗的智慧会让我们终身受益。
For example.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这段我们大家耳熟能详的经典句子,出自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大学》。
![](https://img.haomeiwen.com/i2405496/407b7e699677b906.jpg)
它的含义是:“知道应该达到的境界才能够使自己志向坚定;志向坚定才能够镇静不躁;镇静不躁才能够心安理得;心安理得才能够思虑周详;思虑周详才能够有所收获。”
短短的五句话,充满了哲理,充满了智慧,满满的干货,我常常慨叹古人的智慧,言简意赅,深不可测,妙不可言。
可令人悲哀的是,我们自家有着宝贝却不知,常常还向外求取,真是可悲可叹~
为什么要摆脱平庸?何谓平庸?
我觉得余秋雨老师总结的很好:
“何谓平庸?平庸是一种被动而又功利的谋生态度。平庸者什么也不缺少,只是无感于外部世界的精彩,人类历史的厚重,终极道义的神圣,生命涵意的丰富。而他们失去的这一切,光凭一个人有限的人生经历是无法获得的,因此平庸的队伍总是相当庞大。”
生而为人,我们都有我漫之心,觉得自己很了不起,谁会甘心与平庸为伍呢?
但事实是,不管你承不承认,如果不读圣贤书,那么,你必然与平庸为伍!
![](https://img.haomeiwen.com/i2405496/e8bef9dfade90739.jpg)
可以说,儒释道构成了中国文化博大精深的独有气韵。
儒家是进取文化,重视人伦、礼仪、德行,注重个人修养和社会责任感。它强调“仁爱”为核心的道德观念,倡导积极进取的人生观,以及世界是展示个人才华的舞台的世界观。
道家是规律文化,主张顺应自然、无为而治,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它强调“领悟道”、修养德、淡名利的行为原则,以及追求心灵宁静和解脱的思想观点。
佛家是奉献文化,强调慈悲、智慧、解脱,追求灵魂的净化和人生的超越。它主张诸恶莫做、众善奉行的伦理原则,以及遵守十戒的心灵状态,致力于将慈爱与智慧用于世间。
让我用苏东坡的诗句作为这篇文章的结尾:"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
他告诫我们无论物质条件如何,只要有文化底蕴,人的气质就会自然而然地显现出来。
so,为了摆脱平庸,为了气质出众,那么去读书吧!
![](https://img.haomeiwen.com/i2405496/0440548f10986f66.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