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载 |《在伦敦三天“四缺”的日子里》(5)

2017-07-24  本文已影响0人  潘洪革

第一天:外国导游 让他奉献不容易

在伦敦,导游按照工作合同,把我们团送进希斯罗机场海关,就算完成任务了,出现其他情况与他无关。伦敦的导游大都是铁路警察各管一段。我们团在伦敦待了两天,第一天的导游兼司机是华人张先生,口才不错,刚熟悉,第二天就换了这个叫薛先生的导游,他话语不多,人挺实在。

薛先生也是兼职导游。他是伦敦费兰克运输公司的一名职员。据他介绍,在伦敦中文导游大都是华人,很少有专职的,大家是一种松散式的合作伙伴关系,全都是依照合同办事,如果你不按合同履行自己的职责,你在这个圈子里就无法呆下去。

薛先生做过多年的兼职导游工作,从来没有听说过我们这种情况,但遇到了这种极特殊情况,他还是以友情为重,毕竟都是华人,他很负责地陪着我们。同时,他也在提醒我们,他该尽的职责已尽完了,今天剩余时间本来是和家人约好一起出去办点事,现在只能是无私奉献了,不过明天想奉献也不行了,不是钱的问题而是合同。如果明天没有下一个合同要履行,我会陪你们的,因为谁都有困难的时候,更况且你们这种情况从来没有听说过,但我如果不履行明天的合同,我在这个圈子里就没有立身之地了,在这里诚信是非常重要的。

薛先生还向我们介绍,在英国,也有人以助人为乐,当你有困难的时候,向你伸出援助之手。但多数英国人都习惯于“自己事情自己做,一般不麻烦别人”,如有人主动帮助你,你也要怀着一颗感激的心,不要认为是应该的。

听了他的话,我们表示理解,毕竟所处的环境不同,面临情况不同,自然会有不同的处事方式。我们也不能以我为主,还要考虑别人,为别人着想(提示:欧洲人按章办事,该办的一定会办好,不该办的想让他们帮你办则十分困难,不要老是想着让人家学雷锋)。

在伦敦甚至欧洲,麻烦别人是不太礼貌,过多过问和干涉别人的私事是很不礼貌的。

在中国熟人见面,问你结婚了没有?找对象了没有?问已婚的人有孩子没有?妻子或丈夫是哪里人?干什么工作的?房子多大?收入多少?岁数多大?孩子考上了哪所学校?学习成绩如何?这都体现一种关心、关怀和关爱。在欧洲,你千万别问这样在他们看来是“不礼貌”“令人反感”的私人问题,这也是导游反复提醒我们要注意的问题。其实,中国近几年,在保护个人隐私方面也在逐步与国际接轨,人们在一起,关系不是特别密切,很少过问涉及个人生活的敏感话题,尤其年轻人在一起都比较注意这些问题,只是上了岁数的老人们还保持着过去的传统和习惯。

11月21日伦敦时间12:30。从机场往回走的路上,天下起了小雨,这时,我想起了中国的一句俗语:“屋漏偏逢连天雨”。薛先生一边驾车一边安慰我们:“问题会解决的”。我和薛先生说:“你一定要和公司说清楚,想办法给我们找个导游,哪怕业余的也行。我们俩都是一天英语没学过的人。刘先生是学俄语出身,我是上初中时学过几天俄语,我们是离开导游什么也玩不转的人。”我们在说这番话的时候,我们的心情已经从刚才焦虑的状态下恢复了平静。中国有句老话,既来之则安之。我们借用一下,既留之,则安之。可能老天看我们第一次来欧洲,好多地方还没看到,想多留我们几天,这也叫人不留天留吧。

已过中午,薛先生说:“千重要万重要,吃饭最重要,咱们先填饱肚子再说”,并自信地说:“公司不会撒手不管的,以后他们还要和中国大陆长期合作。”我们感觉,找个业余导游应该不是什么大问题吧,所以,我们的心情还不错,在车上我们和薛先生一起策划这三天的日程安排:“找个业余导游就行,借点钱给我们,我们节省点用,吃饭也尽量简单,到哪儿去坐公共汽车或地铁都行,有个人陪着,我们出去转一转,伦敦还有好多地方没去过,毕竟来一趟不容易。”

车边走我边想,有薛先生帮助我们联系,看来不会有什么问题。能有什么难的?不就是找个导游、借点钱吗?借钱又不是要钱,回去我们马上还就行了,况且是公务活动。

在国内我们认为举手之劳的事,在这里办起来还真不是那么简单。后来我们才体会到,由于东西方文化背景不同,思维方式不同,生活方式不同,在我们看来是小事一桩,在欧洲办起来却是那样的不容易。

薛先生带我们来到昨天我们团吃饭的地方,-家华人开的中餐馆──龙凤饭店。薛先生帮我们点了饭菜,在我们等饭菜的时候,他一边和上司联系,一边劝我们:“没事的,公司知道我明天有安排,他们会派人来的”。这顿饭,开始吃的还不错,有小包子、炖鸡肉、鱼汤,共花了17英镑。导游同我们边吃边一起制定下一步的打算和计划,我把随身带着小本也掏出来不停地记着,当时我们把想像当作真的一样。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