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生于害 警惕身边的重重暗算
姜太公流传下来的道家经典《阴符经》里有一个奇怪的词 叫“恩生于害”。常人很难理解,恩就是恩,有恩必报。我们从 小接受的教育就是“受人滴水之恩,必当涌泉相报”。可是这里 又说“恩生于害”。究竟“恩”和“害”是一种什么样的联系 呢?比如,像父亲管教儿子,父母皆有望子成龙之心,有时爱 之深责之切,甚至大打出手。打就是“害”,是伤害,但目的在 于把孩子教育成才,这就是“恩生于害”。再比如,帮助他人。 社会上有许多家庭收人低,外地也有很多因灾难而无家可归的 人。政府会给予适当的救济,可是中国乡下人有句老话,送人 一斗米是恩人,送人一担米是仇人。在人们困难时救济一下, 他永远感激,但帮助太多了,他永不满足,反而会激发他们的 惰性,导致依赖心理。还有一层意思,往往我们对身边的人, 亲人、朋友,都付出了很大的爱心与恩惠,而结果往往是自己 最亲的人,最信赖的朋友出卖了自己。之所以有句话叫“阴沟里翻船”,意思就是说在你警惕性最低的时候遭到了失败,人们 往往失败在最信任、最亲近的人身上。历史上这种例子太多太 多了。所以“恩生于害”这句话很重要。而它的原理,亦来自 生克的法则,生人者也克人,恩与害,两个对立相存,没有绝 对的一方。比如一对恋人,爱得愈深,恨得也愈深,一旦分手 很可能反目成仇,这也就是“恩生于害”的原理,也是生克的 法则。
据司马迁《史记.淮阴候列传》记载,韩信,少读兵书, 好带刀剑,然而贫穷不能自养,曾以乞讨为生,也曾受过胯下 之辱。当项梁响应陈胜、吴广起义渡过淮河的时候,韩信便投 奔了项梁。项梁战死,韩信又归项羽领导,也仅为“郎中”小 官而已。当时他屡屡进策,项羽都没有采纳。
西汉元年,汉王刘邦率部队人汉中,韩信弃楚归汉。本想 在刘邦手下出人头地,但归汉以后并没有受到重用,只当了个 有职无权的小官。后来韩信又因与13人犯法被判斩首。非常幸 运的是,在行刑时,被滕公夏侯婴保释。经滕公推荐,刘邦让 韩信当管理粮草的军官,这样便有了接触总后勤官萧何的机会。 萧何通过与韩信交谈发现他是个难得的人才,对他极为赞赏。 到了汉中首府南郑,韩信见自己仍然未得提拔重用,便不辞而 别。萧何闻讯,连夜追赶,这便是“萧何月下追韩信”的典故。 在萧何的极力推荐之下,汉王刘邦拜韩信为大将。此后3 年,韩信发挥他的军事指挥才能,协助刘邦,战胜项羽,取得 楚汉相争的胜利。可以说,在楚汉战争中,韩信的功劳是很大 的。因此,韩信被加封为齐王、楚王。后来又有人告发韩信要 谋反,就把他降为淮阴候。
汉高帝十一年,刘邦还在前线讨伐陈稀,有人密告韩信与陈絺通谋,要杀吕后和太子。刘邦本就对战功赫赫能力超群的 韩信心怀忌惮,于是起了杀他之心。随后,吕后与萧何相谋, 由萧何出面对韩信说,陈稀已被击败,让韩信立即人朝相贺。 韩信相信这个对自己有举荐之恩的萧何,便人了宫。吕后就命 令武士把韩信捆绑起来,不经审讯,就斩首了。
韩信的故事让人们认识了一句话:“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固然,韩信是受萧何的推荐而拜为大将,成就一番伟业,乃至 千古留名。可也是因为萧何的设计而掉了脑袋。一“成”一 “败”全系萧何一人,相信韩信到死也很难相信,自己最信任的 半师半友,曾经大力举荐和挽留自己的恩人会把自己送向不归 路。这就是与生克原理密切相关的“恩生于害”。因此,我们对 于恩人、朋友、最信任的人反而更应加倍提防。
忘恩负义也是“恩生于害”的另一番诠释。尽管,历来忘 恩负义、恩将仇报为人所不齿,但是,从古到今这类事例都层 出不穷。我们耳熟能详的东郭先生的故事,他救了狼,狼却在 脱离了危险后要吃他。这是狼性,是狼的冷血残忍的性情使然, 可是人如果也像狼一样,那么人性将不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