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华人应当以怎样的姿势参政议政

2018-01-28  本文已影响0人  王葵阳

引子:

1月23号晚上,作为一名BC自由党新党员,我现场参加了2018年BC自由党魁的最后一场辩论会。会场虽布置简朴,但辩论台对面和侧面的各式摄录像音控设备以及台上一排整齐的聚光灯照射下的BC省旗,却让人顿觉庄严。全场大约800多名的与会者,男的大多西装革履,女的大多晚装长裙略施粉黛,各自围着支持对象的各色围巾,有的挥着小旗帜,有的举着小喇叭,还有的敲响了小铜锣。空气里飘着的淡淡香水味,让正式而肃穆的气氛里,却也透出些许嘉年华似的欢乐。

6位候选人的辩论,精彩纷呈火花四射。从经济到民生,从交通到房价,从无家可归者到毒品控制,从多元文化到选举制度,从财政盈余到托儿补贴,所有议题无不与我们息息相关。可不知道为什么,就在他们或侃侃而谈,或交叉质问的间隙,我的脑海里却时不时的会闪现出几个月前主要由华人发起的“马宝区临时组屋抗争”的无助;以及上周末,在Art Gallery门前广场,稀稀落落的几十个华人,在淅淅沥沥的寒冷冬雨里,举牌抗议“剪头巾假案“的冷清。巨大的反差,让我不由的问自己:什么是主流?谁是主流?我是谁?我是主流吗?并进而引发我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加拿大华人应当以怎样的姿势参政议政?

那么,加拿大华人到底应当以怎样的姿势参政议政呢?细细想来,我是华人,更是加拿大人,一名生活在民主自由宪政国家的公民。以此界定加拿大华人,我们应当以这样的姿势参政议政:堂堂正正的姿态,心平气和的情绪,轻松愉快的心情,深谋远虑的思考,脚踏实地的组织

下面逐一展开细说,个人思考,不代表任何其他人。

一 堂堂正正的姿态(关于身份认同)

记得十几年前首次登陆加拿大,在温哥华机场排队办理新移民登陆手续时收到的一个小册子,上面的一句话给我很深的印象:加拿大是个多元文化融合的国家,欢迎成为这个大家庭的成员。短登后回中国,再返回加拿大过海关时,官员例行公事地问我:为什么入境?我:”visit my faily here in vancouver”, 海关官员略显困惑:”are you permanent resident?“,我: “yes, I am”, 他轻松地笑了笑:“welcome home then”。多年以后的某一天,我才咂摸出这段对话的味道,原来是我没拿自己当加拿大人,而海关官员却在提醒我加拿大人的身份。讲这个小故事,其实是想说,很多时候,不是别人不拿我们当加拿大人,而是我们自己自觉不自觉地不拿自己当加拿大人。

加拿大是一个民主自由法治的国家,生活在这里的每一个人,无论什么族裔,什么宗教,都享有平等的教育,言论,就业,居住,迁徙的自由,而这份自由受到宪法的保障。这里的受法律保障,可是在一整套民主运作机制下真刀真枪的法律保障。也许,对于在以前的生活里从来没有体验过真正的民主自由法治的新一代华人移民来说,一时难以察觉或一时难以置信。又或者,初来乍到一个陌生的人文与语言环境,尚且挣扎在求生存求稳定求发展的困境中,一时无暇以顾。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生活工作安定下来后,慢慢地就觉出了民主自由法治所带给我们的加倍安定感。

确定了加拿大人的主人身份,确定了加拿大宪法对我们权利的切实保护,确定了加拿大社会对多元文化的开放包容,确定了我们的加倍安定感。是华人,更是加拿大人的加拿大华人,我们有什么理由不以堂堂正正的姿态参政议政呢?

二 心平气和的情绪(关于主流价值)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儒家文化的熏陶,如孔子所说:”日三省吾身“。每当我对时事政治产生自己的想法的时候,我总是首先问自己:”这样的想法符合主流价值观吗?主流意识或主流媒体怎么看?“。反躬自省多了,常常的自己就先否定了自己,逐渐的困惑以至于迷失了自我,一度彷徨,乃至愤怒。

直到去年,川普参选美国总统,以一己之力,独排众议,怒怼各大主流媒体,在一片嘲笑与漫骂声中,一路杀出重围,击败16名竞争对手,获得共和党总统竞选提名,并最终击败民主党提名的希拉里,出人意料的当选美国总统。川普总统上任一年多来,坚韧不拔地贯彻他的”美国优先“战略,经济政治形势逐渐从左派唯”政治正确“论的泥涝中转向”保守务实“的清明右派路子上来。

美国总统川普的一句”fake news“,一语惊醒梦中人!这个世界上本来就没有什么”主流意识“或”非主流意识“,今天的”主流“或许很快会成为明天的”非主流“,而今天的”非主流“,或许就是明天的“主流”。西方文明的民主社会之精髓从来就是在”左“”右“之间来回摆荡而达至动态平衡。那些不容分说的”政治正确“,不过只是某些政客道貌岸然的外衣而已!

当然,”左右摆荡“说,并不是要否定普世价值。这个世界上没有一成不变的法律,也没有一成不变的道德或宗教,任何原教旨的宗教或主义,不是极左就是极右。普世价值则以尊重并保护个人的自由意志与行为最大化为皈依,经各方博弈协商妥协,在动态中平衡发展进步。

说了这么多,归结起来就是:只要是”自由之意志,独立之思想“,任何意见和想法的表达都值得尊重,哪怕是真的就“错”了。无论对错,淡定从容。是故:我们应该以心平气和的情绪参政议政。

三 轻松愉快的心情(关于得失心)

几年前在温哥华downtown,经常的可以看到原住民因为”妇女失踪”举行的示威抗议活动,他们或载歌载舞,或举行仪式,或演出行动剧,乍一看,还以为是他们的什么节日庆祝,停下脚步静静聆听,才发觉他们的诉求,路人看热闹的同时,同情同理心油然而生。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比如动物保护组织宣扬动物保护理念,他们走上街头,裸体彩绘,让人会心一笑,也引发人们自觉思考。

表达意见,抗议示威,虽然需要愤怒的呐喊,激情的诉说,但也不妨偶尔轻松幽默,冷静讲理。俗话说: 有理不在声高。

说到这里,不得不提及最近全加拿大华人因“hijab hoax”引发的此起彼伏的抗议浪潮。在一些微信群里,阶级斗争论甚嚣尘上:或矛头直指穆斯林,似乎宗教与族裔矛盾一触即发;或矛头直指华人从政者,放言不支持此次抗议者,下次让他/她落选;或一派睥睨天下,华人不发声则已,一发声则舍我其谁的气势,仿佛加拿大政局华人说了就算;或怨天尤人,像是受了多大的委屈,一副小媳妇受虐的样子。。。凡此种种,在我看来都是得失心太重而一时偏颇了自己的视野与客观判断,有百害而无一利。

事实上,华裔已经成为加拿大major minority。就数据而言,以大温哥华地区为例,230万的总人口里就有41万的华裔,占比达到18%,有人甚至预测到2031年华裔人口占比将超过白人成为主流族裔;就观感而言,列治文市几乎看不到没有中文的广告牌,几乎所有的餐厅商场均有国语粤语服务,被人们戏称为“解放区”;就政治现实而言,伍冰枝曾任加拿大第26届总督,在大多和大温地区现任或前任省市议员也为数不少。持平而论,目前加拿大华人,无论经济政治地位都不好不坏,既不是主导力量,也没有太多被打压或歧视的空间。

这样说,并不是要反对这次加拿大华人因“hijab hoax”引发的抗议浪潮。恰恰相反,我个人坚定地支持这次因政府及媒体处置不当而引发的社会困扰与撕裂,坚定地支持华人为要求“族群平等”而发声,不但思想上言论上支持,而且会毫不犹豫的走上街头,以实际行动表达正义的诉求。

稍微总结一下:厘清了思路,站稳了立场,既不觉得受欺压,也摒弃“天下舍我华人,其谁可得“的盲目自大,这会让我更加坚定。我会带着理性平和,轻松愉快的心情,走上街头,告诉加拿大人,不要极端左派的唯“政治正确”论治国,也不要极端右派的唯“保守排外”论治国,要中道理性,开放务实

至于结果如何,主流媒体报道不报道, who cares?

四 深谋远虑的思考(关于凝聚共识)

虽说,目前加拿大华人,无论经济政治地位都不好不坏,既不是主导力量,也没有太多被打压或歧视的空间。尽管作为华人个体,从政的成功例子不少,但比起加拿大印度人或穆斯林人,加拿大华人总给人一盘散沙,凝聚力不足的感觉。大多数加拿大华人秉持“事不关己,明哲保身”的哲学,不关心政治。而从政成功的个体往往带着自己的政治理念,跻身于各现有政党之中,或左,或右,或中,虽各自表现出色,身上因华人同文同种而天然具有的共同价值理念却消失融化于各自政党色彩之间

我就在想,除了个体的努力,个人的自由意志表达,加拿大华人作为一个群体,有没有可能找到一些因同文同种而天然具有的共同价值理念,凝聚共识,从而让参政议政的加拿大华人形成一个共同的群体特征,带着这样的特征,参与各政党活动? 一旦找到并凝聚这样的共识,加拿大华人,无论参政与否,参与哪个谱系的政党,都将因这一共同理念而改变一盘散沙的形象?

这样的共同价值理念,除了源自华人文化与传统,同时也必须摒弃糟粕,萃取出符合普世价值方向的精华价值,才有生命力,凝聚力。我深知这样的寻找非常艰难,凝聚萃取成共识更是难上加难。然而,惟其艰难,才更有意义,更加值得我们去为之努力。

五 脚踏实地的组织(关键在于:行胜于言)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与其坐而论道,不如起而行之。社会政治活动,除了需要在微信,脸书,推特等自媒体,在报纸,电视等传统媒体上的空中作战;更需要脚踏实地,从一点一滴,一时一事做起,从小范围小群体小事件上做起,从实体组织做起,一步一个脚印地开展地面作战。只有这样才不会一时热闹一哄而散,只有这样才能够涓涓细流汇聚成河。

最后的最后,据悉温哥华将于2月4日再次就政府因“hijab hoax”事件处理失当给社会带来的困扰与撕裂举行抗议示威活动。在此呼吁大家,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走出家门,表达自己的心声。

行文至此,抬头发现窗外阳光明媚,空气清新,是该起来活动活动了。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