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阅读~理解环境与他人】
2017-07-25 本文已影响11人
团的花园
【深度阅读~理解环境与他人】
下午的课程《写给儿童的中国历史》1课程内容和设计在层层拔升,一年级的两个小盆友明显跟得上,记得我老师跟我们强调,阅读在于穿过符号与概念,去推论,演化,发现相关性,不断反思与质疑,形成自己的审美与关怀,下午的小盆友们在试着接近书中的概念,在把所学知识串联起来,且联系到现实生活,阅读必须经历这个过程,才能真正到达理解文字背后的深意,阅读此时就变成与作者的对话,而不会被作者淹没与格式化。
其实,要形成阅读力,这个最难,如果能够做到这一点,孩子的理解力与学习力就不是问题。
比如下午读到的北方的仰韶文化~~半坡居所~~【(延展)蒙古包~~帐篷】
南方的河渡姆文化~~稻谷~~【延展:大米是怎么来的?用米种的!用饭种的!回答简直让人不忍直视啊!那么稻谷和大米之间要经历什么?碾米是怎么回事?稻谷和那个秧又要经历什么历程?………】
【那么,课本上哪一首诗就是描写这个过程的艰辛的?《悯农》!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大家随口背出来,那么谁告诉我,悯农的悯是什么意思?就是怜悯,可怜的意思!】
【城硕:那么既然农夫流了那么多汗,稻谷上面为什么没有汗臭?】
【我:看过《神奇校车》吗?水蒸气是如何蒸发的?蒸发之后形成云,变成雨,又是一个净化过程!大自然很神奇呀!………吧啦吧啦】
哦哦哦哦,你去农村么?见过禾苗吗?见过稻田吗?这一切都是阅读中重要的部分,不然他们该如何理解文中的意思?!
他们又如何知道珍惜粮食?理解终归需要更深的体验与感同身受呀!
我们开始不断深入符号背后的意义,去对话,去质疑,去思考,然后形成自己独特的知识体系与三观,我认为这是阅读中最重要的意义,否则那都不过是一些与我们毫无关系的字词而已。
【深度阅读~理解环境与他人】 【深度阅读~理解环境与他人】 【深度阅读~理解环境与他人】 【深度阅读~理解环境与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