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做好自己该做的事,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
逍遥玄
02-22 21:45
本文品读《论语》第十三篇“ 子路篇 ”,本章主要充分体现了孔子在人格问题上追求完美的对等关系定义。
在上文品读了《论语》:名不正,则言不顺!孔子说,做事前要先正名正分”卫灵公想给孔子安排官职,子路就前来问孔子有何打算。
孔子回答子路,要去当官,首先要正名分。
子路不解,莽撞地说孔子为何如此迂腐,还要正名分干嘛。
孔子听到子路如此顶撞,就说子路这个人真是粗野呀!君子对于自己不明白的事情,是不能乱说话的。
随后告诉子路为何要正名,说了一段流传广泛的话。孔子说:“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
孔子告诉人们,做什么事情都要有一个名正言顺的开头,才有底气和把握做好事情。
继续下章,樊迟来向孔子请教种田种菜的知识。
樊迟请学稼。
子曰:“吾不如老农。”
请学为圃。
曰:“吾不如老圃。”
樊迟出,子曰:“小人哉樊须也!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
夫如是,则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矣,焉用稼?”
注释:
圃:菜地,引申为种菜。
用情:情,情实。以真心实情来对待。
襁(qiǎng):背婴孩的背篓或布兜。
原文解析:
樊迟向孔子请教学习种庄稼。孔子说:“我不如老农。”
樊迟又请教学习种菜。孔子说:“我不如老菜农。”
樊迟出去后,孔子说:“樊迟这个小子。居于上位的人爱好礼仪,老百姓就没有敢不恭敬的;居于上位的人爱好道义,老百姓就没有敢不服从的;居于上位的人爱好诚信,老百姓就没有敢不诚实的。
如果做到了这一点,四面八方的老百姓就会背着自己的小孩来投奔,哪里还需要自己去种庄稼呢?”
有感解读:
樊迟来向孔子种菜种地的方法,孔子对于这个问题表示得很无奈,只说“吾不如老农,吾不如老圃”而已。老农就是农民,老圃就是菜农。
樊迟可能是农家的思想,当时还有农家这个分支,农家的思想就是以种地为核心,不管什么事,种地是最重要的,因为种地才有粮食,人都要以吃饭为主。
而樊迟又是一方官员,就来问孔子这些问题,孔子的回答很明显是不愿意回答这个问题,况且他是属于研究文化的,在孔子看来作为一个士,作为一个管理者,是没必要去学习种地这一块的知识。
后来樊迟没得到答案,也不敢再继续问,就离开了,等樊迟离开后,孔子气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