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帆齐微课书香内审通道书香澜梦

时空对话

2025-06-07  本文已影响0人  小笨钟

郑重声明:文章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本文参与书香澜梦136期“时”专题活动。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国家版本馆离朋友家不到一刻钟的路程,今日大雨,我们就开车过来了。记得去年十月没进去,门口一大片鲜花园,十分妖娆。

版本是什么呢,软件版本是同一种产品、作品或事物的不同表现形态。分类有软件版本、书籍版本、手机版本、影视版本……那国家版本馆藏的是什么呢。

“一脉千秋,版本源流。”原来杭州国家版本馆展示的是江南版本文化。从一万年前到今天分为五个阶段:一是以刻符、纹样、器型为主的史前时代,二是以金石文字为主的铭刻时代,三是以简、牍、帛、纸的写本时代,四是以雕版印刷为主的版刻时代,五是以机器复制与数字传播为主的近现代版本时代。

距今11400年前的上山文化出现在浙江金华市的浦江,出土了原始人栽培稻遗存,彩陶和定居村落遗迹。现场展示的残留陶片,赭红的颜色还很清晰,不知道是什么技术保存的。7000年前的河姆渡文化初中就学过,浙江余姚出土了制陶、骨耜和大量稻谷遗迹;良渚文化则是5300年前余杭区的文物,有纹玉器、丝织品和黑陶。记得在良渚博物馆里,细丝般线条的兽面玉器,精美绝伦。上海出土的马家桥文化,出土了3000年前的青铜器和石器陶器。

最早的文字就出现在这些遗迹里面。

《易•系辞》说:“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远古时代的人结绳记事,大事打大结,小事打小结,相连的事打连环结。记事打结后再进化成在木竹上用刀刻符号记事。这些都为象形文字的产生奠定了基础。甲骨文是目前中国最古老的成熟文字,它契刻于龟甲或兽骨上,用于占卜记事。起源于3000多年前殷商甲骨残片上清楚简单的符号,就是人类最远的文字记录。

周朝铸刻在钟鼎青铜器上的文字成为版本第二代。现存于台湾故宫博物院的西周毛公鼎铭文,近五百字,所述内容涵盖西周社会政治、文化、典章制度,已经淡化了宗教色彩。雕刻在青铜兵器和玉玺上的“鸟虫书”,也属于金文,这种特殊的美术体是先秦篆书的变体,被列为秦书八体。4000年前就有了铜镜,而馆藏汉朝铜镜面上镌刻的文字,从西汉的秦篆一步一步演化到与现代汉字模样无异。最能体现文字美的还有印泥(章),广泛用于佩饰、封检物品和信笺、器物命名、税务凭证、玺印,对文字传播起到了很大作用。

最古老的碑刻《会稽刻石》是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巡游绍兴时所作,《汉三老讳字忌日碑》则记录了公元52年,东汉一名“三老”(官职)祖孙三代的名字和出生、死亡日期。《大吉山买山地记》摩崖石刻是东汉时期刻在山崖上的买地文书。馆内还展出汉朝的青砖,上面直接烧制出“永元十二年”的字样;建筑房屋用的瓦当面上云纹、兽面、花卉图案,种类繁多,有块西汉瓦当还写着“长生无极”四个字。

版本第三阶段就是简、牍、帛、纸的书籍载体了。竹片称简、木片称牍。浙江湖州出土乌程汉简是木制简牍,自西汉到三国,涉及当时政治、军事、经济、文化领域,囊括有纪年简、公务简、信牍、抄书简、习字简、医药简等形式。在白色丝织品上写字被称为帛书。上个月新闻里美国回归的子弹库帛书,那些碎片,带文字的珍贵碎片,就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战国帛书,也是首个典籍意义上的古书。

蔡伦终于出场了。他是东汉宦官,因为改进造纸被封为“龙亭侯”。造纸术也是中国最伟大的四大发明之一。“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为什么是造意?称为发明还不确切,在他之前已出现西汉灞桥纸、金关纸、悬泉纸等麻纸。一个太监用树皮、苎麻、破布、鱼网做原料,改进了造纸技术和工艺流程,推动了世界历史和文明进程。无论世界如何变换,总有一些伟大的人,埋头苦干,不问世事,他们的眼光是超前的,他们的毅力是坚定的。

六朝隋唐时期,书籍的生产还大都依靠手写传抄,统称为写本。展出的北朝敦煌写经《大般涅槃经》,工工整整,心无旁骛。五代十国中吴越国的“雷峰塔经”,是江南地区现存较早的雕版印刷版本。到了北宋,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古代雕版印刷图书分为官刻、坊刻和私刻。展馆内宋、元、明、清刻本,刻板、纸张、印刷、装帧都非常考究,印刷术使生产效率大增,文明和文化得以大范围地推广和传播。

近现代的印刷技术日新月异,现在更是走向了数字化时代。

书籍是知识载体,是版本文化的核心。中国历代典籍浩瀚无涯,博物馆用“人文渊薮”来形容版本的内涵。二楼的展馆用四部分类法,分别展示了中国历史上的经部、史部、子部和集部。想不到远在西汉的刘歆,编成了中国第一部分类目录《七略》,将典籍分为六艺、诸子、诗赋、兵书、数术、方技六类。唐代《隋书•经籍志》正式标注了“经、史、子、集”。清代《四库全书总目录》便是四部分类法之大成。经,不单是四书五经,这里还有十三经的版本;史,战国策左传资治通鉴等史料记载;子,儒家法家阴阳家;集,便是诗词歌赋了。

常常被人问道,“世界上真有秦始皇这个人么?”是的,战国策里有,兵马俑证明有,史记里记载有,阿房宫赋也提过,会稽石刻上有,还有博物馆里面那些大大小小的青铜器,都给出了这个问题的确切答案。不但有,几千年后我们还知道始皇帝当时的所思所想。

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未中断的五千年文明史,未中断,就是因为眼前这些版本文化。有了它们,我们才知道自己从哪里来,才会在几千年波澜壮阔中窥探到前辈们不同的生活方式,奋斗历程,挣扎和感悟,我们的内心会不由自主地滋生出山河壮美,胸有千壑的自信和豪情,从这个角度看,版本足以滋养我们的生命。

在版本馆“生活印记”的版本百相里,陈列了解放后的课本、小人书、货币、粮票、宣传画、电影票、戏票,时间和空间的变迁,一个时代的缩影,一个人一辈子的版本。它如此靠近我们,直让你对时空的斗转星移唏嘘不已。我们的写作,应该是记载一个人生命轨迹最直接的版本啊。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