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构产品经理(一)
什么是产品经理
产品经理,是具备上帝视角、以结果为导向、理解业务、非授权领导的岗位角色。换句话说,产品经理的角色是,带领团队,在有限的时间内,快速且高效的推出满足用户的产品。
产品经理,分为PM和PD。PM,即Product Manager,也就是所谓的产品经理,工作内容包括商业模式、运营策略和系统设计。PD,即Product Designer,也就是所谓的产品设计师或者功能经理,工作内容只是系统设计,包括产品的功能特性、交互和内外部逻辑等。
产品经理的职责
一个产品从无到有,从有到优,需要各方面的协作和努力,这里面牵涉的人员,来自方方面面,除了产品,还有技术、设计、测试、运营和市场等。
一个产品的闭环流程,包括产品的定义、设计、开发、发布和迭代。与此闭环流程对应,一个产品经理的职责分为八类。一是明确产品用户群和特征,即用户调研。二是获取、评估和管理用户需求。三是完成产品需求文档、产品原型和流程图。四是重视用户体验,代表用户说话。五是运用交互设计和信息框架技能与程序员完成工作交办。六是项目管理、需求变更管理和需求验收。七是产品运营数据的分析和总结。八是提供运营、市场和销售支持。
由此可见,对于产品经理而言,文档和设计只是一部分工作职责,更多的职责范围是管理、组织和协调。
产品经理的能力模型
正如前面所言,产品经理的关键词有:上帝视觉、结果导向、业务理解和非授权领导。产品经理的能力,包括核心能力和非核心能力。
核心能力,包括产品规划、产品运营、业务规划(凡事皆产品)和团队管理。
非核心能力,包括需求分析、产品设计、文档撰写、沟通协作、项目管理、用户研究、数据分析、熟悉技术、熟悉领域和新人入门等。
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产品经理能力模型的搭建,也绝非一朝一夕就成功,需要在工作和日常生活中,有意识的去培养和历练,日积月累,才能有所成就。
产品经理的定位与境遇
不同阶段的公司,对产品经理的定位是不一样的。
在初创公司,产品经理往往很重要,产品经理对一个产品策略的调整,意味着经营模式上的创新和变化。在独角兽公司,由于公司开始盈利,产品经理的重要性开始让位于运营和市场,产品的发展开始被需求左右。在巨头公司,产品经理的作用变得很低,创新基本来自公司高层,产品经理开始忙于具体需求的落地工作。
在不同模式的公司,产品经理的境遇不尽相同。
在以交易为核心的公司,即“订单交易”或者“商品/服务的销售”,包括新零售、电商企业、O2O企业、互金企业等,这类公司基本是运营驱动,在A轮业务模式被验证成功后,产品经理成为PD角色。在这类公司,产品经理往往不背负业绩指标,只背负IT指标。像阿里巴巴、支付宝、京东、苏宁、饿了么和携程等,就是这类公司的范畴。
在以用户为核心的公司,即“用户的关注度”,包括短视频、工具应用、社交等领域,这类公司基本是产品驱动、运营配合,到C轮积累大量用户群,开始变现后,产品经理才开始成为PD角色。在这类公司,产品经理往往在很长时间内是业绩指标的主要背负者,比如,考核留存、拉新、流量、市场和DAU等指标。这类公司的代表,有腾讯和今日头条等。
国内与国外的产品经理
国内与国外的产品经理是不一样的:国内的产品经理人数多,权利比较小;国外的产品经理人数相对更少,权利更多。例如,硅谷的产品经理,权利较大。硅谷的产品经理不仅负责定制产品的功能需求,还负责制定产品线的蓝图和策略,相当于产品的全线负责人。像谷歌有一个产品经理项目,这个项目由Yahoo的前CEO玛丽莎*梅耶尔在谷歌担任产品经理期间发起的,每年在全球挑选和培养三四十个刚毕业的、“最聪明”的年轻人,让他们一上来就直接带团队管产品。这在国内,基本是不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