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荣:“吃得好”已经OUT啦,吃成一个“能量充沛”的人才重要

2021-06-12  本文已影响0人  文荣

一、“好奇心”让我邂逅,“傲慢心”让我差点错过

这周刚刚读完一本差点被我错过的好书,因为明明一个中国人写的书,书名却用“哈佛”,我第一次看到时觉得一定是标题党,连书都没打开就放弃它了。但当我在线上书店看到同一作者最近这两年又陆续出版了两本书都登上了销量排行榜,浏览目录觉得很有料,好奇心驱使我再次打开了那本被我束之高阁的书。谁知道,一打开就停不下来了,花了三天时间完整读了一遍,有种相见恨晚的感觉。作者对许多人生重要的课题给出来了令人信服的“答案”,我已经按着他说的开始优化自己的生活了。

毕业于哈佛大学的作者在事业如日中天的时候突然被三位合伙人“逼宫”,人生瞬间跌入谷底。随之他开始反省自己身上到底有哪些致命的短板?想到什么,就写下来,一段时间后,他把这些自己最想解决的问题汇总成六大领域,一年时间,旅行10万公里,花费50万美金,向各个领域的顶尖专家近身学习。学什么、跟谁学固然重要,我尤其佩服作者身上那一股“求知若渴,谦卑若愚”的精神。反思我自己,很多时候的好奇心被头脑中常常冒出的“这个我知道”的杂念大大削弱,以至于很多的学习都是虎头蛇尾,“伪学习”只是看起来爱学习而已,成长起来的更多是自己的傲慢心。

作者之所以能够有这么好的学习成果,我想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他的学习是基于要面对“真挑战”,脑海中有无数的“真问题”,学习中触发的都是“真思考”,学习后体现出来的都是“真践行”。阅读这本书就像看一部好莱坞的英雄电影,作者的生命本身对我的启发和他分享的知识一样给了我很大的滋养。竞争淘汰孬种,苦难使人成熟。

想到这里,我也给我自己每次读书提出三个“规矩”:

1、读书前,至少列出想解决的三个问题?(至少在读完目录后)

2、读书中,至少要看到没意识到的三个毛病?(读到后合上书反思,简单写下来)

3、读完书,至少列出三个具体的行动计划。(目标、行动、周期/完成期限)

二、“吃得好”是个隐形大坑

这本书我花时间最多的就是第一章。你猜书这一章块写的是什么?

对的,是健康。“管理好自己的健康,人生才能长赢。”这里的“长”字用得实在妙,人生是一场长跑,能陪跑全程的唯有你的身体,况且健康是不能靠“外包”、“一次性投入”等外部手段搞定的。无论你是谁,都得亲自从饮食、运动、睡眠等多个维度系统建构起自己的健康生活习惯。

作为一个生命体,健康的大门就是能量摄入,具体来说就是要搞懂关于吃的5W,包括为什么吃?吃什么?如何吃?什么时候吃?以什么方式吃?

为什么吃?

你可能说“食色性也”人天生就会吃,不吃饭怎么活下来?从吃饱到吃好,真得感谢经济的迅速发展带来的物质极大丰富。但吃好就真的好吗?看看身边大腹便便的人,看看居高不下的三高人群,哪一个不是“吃好”若得祸呢?

近些年,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吃是要有选择的,“绿色”、“有机”、“营养”的概念应运而生。然而,很多时候多是被用于商业概念,拉高的只有食材的价格,大众的健康危机并没有多大缓解。

你觉得你是一个注重健康的人吗?

先别急着给答案。你的行为才最能代表你内心真实的想法。人更多时候在做感性选择,只是偶尔有些理性而已。

要不信,请你暂停60秒。回答以下问题:

最近的一周内,你吃过几次早餐?在什么时间段?

你最常吃哪类食物?(煎、煮、炸、烧、烤、炒……)

你平常的晚餐时间跨度有多大?

你吃完后觉得犯困,还是精力充沛?

如果你对上述问题的回答体现出的是用餐时间随机、经常太饿了才吃或者吃得过饱(表现出来就是犯困)。那么无论你说自己多在乎健康,也只是说说而已,你的骨子里并没有把健康放在优先位置。

“好吃”是个陷阱!

甜、咸、油这三种口感的食品高糖高热量,是我们祖先在饥一顿饱一顿,食物极大匮乏环境下的“储能”选择,保证了正在好几天找不到食物时还能生存下来。但现在我们随时可以吃到,如果还是常吃这些食物,热量就会持续累积,成为脂肪,人就会发福,长期这样的饮食习惯就会迈向三高人群“高血压、高血脂、高胆固醇”,体能就会大大下降。

三、走上“吃能量”的光明大道

在食品极大丰富的时代,我们吃饭最根本的目的是为了摄入能量,让身体能够长时间保持精力充沛,避免身体经常陷入“力不从心”的尴尬。

健康是什么?健康就是长时间保持充沛的能量,有力保障自己能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吃“营养”已经是过时的观念了,牛人在乎的是吃“能量”。

一份健康食谱应该遵循“七三原则”,也就是70%的蔬菜(尤其是绿色蔬菜)搭配30%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好脂肪。

蔬菜的摄入量最好达到70%,尤其是富含多种矿物质、微量元素和充足水分的绿色蔬菜。更重要的是,蔬菜几乎不含任何热量,这也就意味着你可以放心地吃很多而不用担心发胖;蔬菜中含有较多钾、钙、镁等矿物质,在人体内的最终代谢产物呈碱性,所以就能及时与分解肉、蛋产生的酸进行中和,对维持人体内的酸碱平衡非常有益。

蛋白质的来源大致有两类,一类为动物(如肉、禽、蛋、鱼等),一类为植物(如豆类等)。谈到动物性蛋白,白肉(鸡肉、鱼肉等)比红肉(猪肉、牛肉等)好。为什么呢?第一,白肉比红肉精,那也就意味着白肉的含脂量比红肉低,也少了很多不好的脂肪;第二,白肉在致癌的可能性上会比红肉低一些。

现在我们吃的米、面制品越来越精细,这些高糖食物产生的“高糖效应”往往只能带来短暂的热能高潮,持续一段时间后便会消失殆尽。而粗粮里含有更多膳食纤维和其他营养物质,会被人体更缓慢地吸收,同时能量的释放也更缓慢,在饮食中搭配谷类和粗粮,对人的耐力和持久力会产生较大的正面作用。

在大多数人眼里,脂肪就是胖和不健康的代名词。事实上,好的脂肪(比如不饱和脂肪酸)具有调节血脂、清理血栓、增强免疫力、提高视力和补脑健脑等作用,很多植物性脂肪如大多数的坚果含有好的、优质的脂肪;而坏的脂肪(比如反式脂肪酸)则会让血胆固醇指数升高,那些油炸或深度加工的食品多数情况下都含有坏的脂肪。

哪些烹饪方式更好?

在“尽量不破坏食物中的营养素”的原则下,蔬菜生吃或轻度烹饪是最好的;肉类则应清蒸、水煮或者电烤,尽量避免油炸。

什么时候吃?

很饿才吃饭,容易造成工作时注意力不集中,也会导致饮食过量,不是一件好事。

最好的办法:少吃多餐,一天可以分5-6次进食,持续不断地保持清醒和精力充沛。

当然正餐仍是三顿,只在两餐之间吃一些水果、坚果或者小零食。

四、如何调整和保持好的饮食习惯?

首先,做一段时间记录,写下自己每餐吃了什么。

很多时候,我们选择食物都很随意,或是图了快捷便利,或是图了好吃,或者就是随大溜。

但当我们每天记录下来,一段时间后回看起来,就会发现自己饮食上的“偏好”,吃的时候不经意,但累积给身体提供的能量却是可以衡量出来的。

记录就是一种很好地反馈,就是自己给自己的饮食习惯照镜子。觉察到了,当然就会去改变了。

其次,要主动远离诱惑。

不在用餐时间外在自己的视野范围出现食物。不要相信自己的意志力,不信你想想自己或者看看身边零食不断的朋友。

最后,常备一些坚果、小水果。三餐之间适当补充一些能量,这样才不至于在正餐时大吃大喝,从而保持七分饱的高能量状态。

如果这篇文章对你有用,请点赞、转发,让至少一个人因你的举手之劳而改变自己,成长自己,成为一盏灯,最终我们汇成灿烂星空。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