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教你,如何做到宠辱不惊!
《道德经》教你,如何做到宠辱不惊!
人们会因为领导的一个眼神而惴惴不安,生怕领导对自己有意见。
人们会因为他人的一句话而耿耿于怀,觉得自己受到了冒犯。
人们会因为陌生人的赞赏而心情大好,可以对其掏心掏肺。
太多的人会因为他人的言行、态度而影响自己的心情和行为。
过多在意他人看法的人会活得很累。
慢慢地养成了“宠辱若惊”的性格。
到底什么是宠辱若惊?
《道德经》说:
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何为宠辱若惊?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
一个人,无论是受到荣宠还是侮辱,他的内心都会受到震动,就像听闻自己的身体是否得了大病一样重视。什么叫做宠辱若惊?受宠,是因为以他人为尊荣,以己为卑下,所以,无论是得到尊上者的荣宠,或是受到尊上者的侮辱,都会让人患得患失,这就是所说的宠辱若惊。
宠辱若惊的本质是“缺乏自信”。
你在乎他人的看法,主要是为了博得对方的好感、肯定,也许对方是你的领导,他掌握着你的升迁;也许对方是你的亲朋好友,他们衡量着你的尊卑;也许对方是陌生人,他们传播着你的口碑。
可是,你总是为了让他人的满意而刻意地去委曲求全,你不累吗?
更重要的是,你不可能让每一个人满意。你做的再好,也有人骂你,你做的再差,也有人赞赏。
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你确定要为他人的情绪买单?
每每遇到事情,都悬着一颗心,心惊胆战、唯唯诺诺的生活,倒不如自由自在的生活。
如何自由自在的生活?
做真实的自己,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并不是。
如果你把注意力放到关注自己上,那么,你仍然会重新恢复到在乎他人的看法上。
因为,他人的看法能够映射到对自己的评价上,这样你就又恢复到了宠辱若惊的地步。
我们要做的既不是过多地关注他人,也不是过多地关注自己,而是关注规律。
当你把注意力放到按照规律做事上,你就自然地做到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荣辱不惊的境界。
那么,到底如何才能做到呢?
无我。
就是做事不要考虑自己。
《道德经》说:
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
我们之所以有大患者,是因为我们有身体,如果我们没有身体,又哪来的大患呢?一个人如果能够爱护天下像尊重自己的身体一样,便可以暂时寄身于天地之间;一个人如果爱护天下能够像爱护自己的身体一样,便可以把天下托付给他来进行管理了。
一个人最应该珍爱的,是没有高下之分,不存得失之别,以身为道,达到无我的状态。
当你把你注意力放在集体的利益、放在天下人的利益上,你就更容易能够去按照规律做事,你个人的荣辱得失也已不会在意。
有人会问,不考虑自己,那自己就光去奉献、牺牲了?
我们要做双赢的事情,按规律做事,为了更多人的利益也没有说要损害自己啊?
如果你把自己都弄没了,你还怎么更长久做“利他”的事呢?
你自己不也是集体,不也是天下人中的一份子吗?为什么要把自己割舍出来呢?这种割舍本身就不符合规律。
《道德经》说:
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天和地存在的时间那样长天地所以能长久存在,是因为它们不为了自己的生存而自然地运行着,所以能够长久生存。因此,有道的圣人遇事谦退无争,反而能在众人之中领先;将自己置于度外,反而能保全自身生存。这不正是因为他无私吗?所以能成就他的自身。
因为你是一朵花,才会害怕春天的离开,如果你是春天,就会永远有鲜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