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吴钩故事我的大学

母校那几年

2017-04-04  本文已影响80人  烽火征程

寒假一过又到毕业季了,不管你的学历多高,上过多少所学校,母校就那么一个。和地方上大学的同学比,军校里不管你是国防生、地方生、部队生,都少了些许丰富多彩,却多了很多别人体会不到的精彩,还有情怀。毕业十来年,当时不在意的,现在想起来又没来由的伤感,说好听了叫做兵心如初,说难听了就是犯贱。所谓成长,就从这里开始吧。

记得入学第一天,班上大家自我介绍,轮到个山东战友,他说:“大家好,我来自山东的某某”,全班没反应,当时正值99国庆阅兵没几年,他补充道:“我参加过阅兵、顿时全被雷到;

记得那时刚去条件不好,没有空调,夏天热死冬天冻死,后来有了空调,就偷偷的用粗铜线改造了一下需要花钱的电表(那时空调用电一度一块钱),后来冬天不盖被子夏天没有蚊子的故事也就广为流传了;

记得那时学员太多,集体生活干什么都是统一,差不多都一个时间点儿,打个开水要打架,饭堂抢饭餐盘乱飞,下课了往队上走,其他单位插队,十几号人的群架就开始了,挤不到前沿阵地的,就只能在后方充当“迫击炮小队”,乱扔板儿砖了,灯光球场打个球,就因为场上的一次有争议的犯规,场下的观众就不干了,用铁马扎开干;

记得当时BB只有一条商业街叫淮河路,请假外出不管你打扮的多时髦,那精神的小平头都会瞬间让别人认出你是个兵哥哥,麻虾一条街喝点儿酒吃点儿小龙虾,有空再去张公山逛个公园,看看表就该到收假的时间了;

记得当时单杠练的满手是血,依然及不了格的就要被抓着脚“吊杠”,实在抓不住了,掉下来吃一嘴沙子,找个水龙头冲一下,自己就又默默的回来了,当年传说中的单双杠小王子某小强,现在也像个被充气的气球一样,已不复当年之勇了;

记得当年一微胖的老乡,400米障碍跑到弹坑时总是跳下去就上不来,我们还开玩笑一起商量是不是考核前一天半夜拿几把铁锹去把坑里填点儿土,往高垫垫,好让他能顺利的从坑里爬出来;

记得当时一到长假,个别有对象的兄弟就开始嘚瑟了,对象一来队,我们就主动把宿舍腾出来,让主角们叙旧,但门上窗户上趴着的,都是等着看或听现场直播的,一入军校深似海,从此妹子是路人,那时的重度红眼病是没地方医的;

记得那时有位参加过84年国庆大阅兵的教授,课讲的好,他的课从来没有睡觉开小差的,传授了我们一套十六字择偶标准,即“一般相貌、读书看报、不哭不闹、自带饭票”,但后来得知他夫人是学校最漂亮的女教授时,我们才恍然大悟,原来是活跃课堂气氛的;

记得在HX搞战术,教员第一句话就是战术没有对与错,打的赢的就是好战术,接下来大家弄伪装挖掩体,辛苦好几天,离远了自己都看不出来车停在哪时,才觉得那么多汗水不是白流的;

记得在车场画信封靶,左方向右高低,练的晚上回去都拿不起筷子也不觉得苦,“全车注意”一天喊N遍,嗓子都喊哑了,也不觉得累;

记得在ZW打战斗射击,场地有两只军犬,一条叫大黄,一条叫老蔡,这俩哥们儿只认军绿和迷彩两种颜色,晚上穿着自己买的花内裤去上厕所,结果被他俩堵在厕所门口呲牙出不来的大有人在,那时才明白,老兵说去zw打炮一定要带条八一大裤衩是怎么回事儿;

记得毕业演习,我们用了好多天,140公里的走打吃住藏,圆满完成了十余个大型科目,最后奔袭时,大家相互搀扶,无一人掉队;

经历了严苛的考试、体检、复试......留下来的,心落地了,开始强化训练,到授衔儿,当时都怀揣一颗舒克的心,却开开心心的做了一名的贝塔,“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感觉也有滋有味。当时的我们是多么的不知道天高地厚,现在又不得不对现实低头,但无论肩上的星星再多,职务再牛逼,也比不上扛红牌的逗比岁月,因为这里是你扎扎实实的青春。


回顾:愿你风雨归来,赤子之心仍在

最后,倒上一杯酒,从TY走出来的弟兄们,干了!!!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