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鹭》赏析/独步

2020-08-05  本文已影响0人  诗之源


《白鹭》赏析/独步

白鹭

赵浩

起初,它飞向岸边巨石。

长爪试探性降落,又时刻

准备,弹开一切不安定因素。

卵石堤坝阶梯分布,

长嘴巴在云中垂钓。

疫情以来二十余天,

某些感知互不联络。

我们对视。木化。

减掉对方陌生部分,

只剩水波漾起蛙衣,

丢失贴紧眼球曲面"。

两分钟后,它激活于虚无,

扑闪几下滑出我的屏幕。

赏析:白鹭,从虚无中起飞……

独步


《白鹭》应该说是一首颇具现代感的短诗。全诗围绕诗艺追索和诗歌创作的心路历程建构诗意,理解这首诗需重点把握一个意象二条线和一个交合点。

一个意象:白鹭。

白鹭在诗中已经不是生物意义上的鸟类了,而是诗人重新命名的核心意象,它的所指为诗或诗艺。第一节,它(白鹭)“长爪试探”“又时刻准备,弹开……”,隐喻诗人对诗歌艺术的艰难探索和实践。第二节,虽然人们准备了现成的“卵石堤坝阶梯”,但白鹭却“长嘴巴在云中垂钓”。不正是诗人不甘因循守旧,主动摒弃人所共知的那一套,而求新求变,不断追求诗艺完美的心理写照吗?

两条线:

一是以诗艺理想追求为主线。一、二节,通过白鹭的“降落”和"垂钓”两个标志性动作的准确捕捉,暗示诗人对诗艺追索是严肃而又高标的。

二是以疫期宅居在家从事诗歌创作活动为辅线。三、四节写道,宅居“二十余天,某些感知互不联络”,以致与白鹭(诗或诗艺)对视,彼此都感到“木化”了。陌生化的思路也无法打开,创作的灵感似乎丢失,“贴紧眼球曲面"的,只剩随波逐流的毫无生气的“蛙衣”了。

一边是“云中垂钓”,诗艺理想务求高标,一边是宅居家中感知受限,灵感从灵眼中丢失,诗歌创作遇到困惑。主线辅线在矛盾碰撞中溅出火花,诗歌张力已然呈现。

一个交合点:虚无。

虚无是一个哲学术语,它的能指意义极为广泛。具体到诗歌创作,应指不带功名利禄,成败优劣淡定,也不肩负什么使命与责任,写作心态轻松自然。有了这样的心态,诗人就不难在诗艺追求与诗歌创作上找到交合点(或平衡点)。于是,“它激活于虚无,扑闪几下滑出我的屏幕”,诗人得以走出创作困惑,终于深深地舒了一口气。

诗人在诗歌创作中注重陌生化追求,语言精准、新鲜、独特;隐喻、象征、“蒙太奇”等艺术手法在他的短诗中也运用得较娴熟。

好的诗歌往往充满张力,意蕴丰富,可有不同解读,上文仅个人浅见。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