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乔觉(二)
2024-02-15 本文已影响0人
阿录0502
九华山有一位大地主叫闵让和,他乐善好施,经常接近百姓,人们称他为“闵公”。
闵公仰慕释家文化,经常在吉祥日开斋布僧,可他每一次开斋,总是只能到99人,不能达到百数圆满。
他听说有一位苦行僧来到九华山,就让自己的儿子前去邀请。金乔觉欣然应允,他说:“我一不化缘,二不化斋,我只想要一履袈裟之地,作为我的修行场所。”
闵公座拥九华山方圆百里之地,一履袈裟,不过方丈之余,于是他痛快地答应了。
可当金乔觉把袈裟打开时,却包裏了周围的99座山峰。闵公惊叹于其法力,就让自己的儿子跟随金乔觉出家, 取法名“道明”,不久以后,他自己也皈依在金乔觉的名下。
我们现在看到的地藏圣像两边,有一老一少两位侍者,就是闵公父子。
金乔觉每天都会到天台峰下的东崖巨石上结跏趺坐,他割断了对俗世的眷恋,经年累月地苦修冥想。
在日复一日的苦行中,他锻炼心性,钻习经典;在年复一年的入定中,他入定冥思,反 观自身。他尝试着用肉体上的各种痛苦,来超越思想上的各种诱惑,终于进入大彻大悟的境界。
一个秋天,当地乡绅在诸葛节的带领下登山游玩,结果他们发现了一个石洞。
石洞里面,是一位形容枯槁的老僧,他的边上,是拌有黄土的米粒,这就是已经苦行36年的金乔觉。
乡绅们见此情景,匍匐在地,拜泣道:“我等竟不知,我们九华山竟然有如此大师,这是我们的罪过啊!”
于是,以诸葛节为首的乡绅们,就到山下找了一处废弃的僧庐,请金乔觉来做主持,这就是九华山的开山祖寺“化城寺”。
(资料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