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纠结的生活心理(换个视角体验更幸福的生活)

个人成长,从作个生活的观想者开始

2020-02-07  本文已影响0人  贝小喵的读写生活

每次看到身边的一些朋友,洋溢着一脸的幸福,说自己和先生的关系特别好,我的心里总是混杂着无限的羡慕与淡淡的哀怨。为什么我就没有那么幸运?没有遇到那个对的人?这是很久以来一直徘徊在心里的一个声音。

我和先生在一起生活了几十年了,总是磕磕碰碰,说不上哪里不合拍----性格?爱好?三观?我们确实哪方面都不一样,但是家庭的组合往往就是因为不同,才互相吸引走到一起,不是吗?

后来,读了些书,不断思考,慢慢明白了一些道理。

最根本的一点,也是很多心理类,个人成长类,甚至哲学类的书籍里都在反复强调的一点,每个人的情绪、不开心都源于自己的内在想法,而不是对方的所作所为。而我们最容易形成的信念,恰恰是把一切矛盾和由矛盾所产生出的心理感受归结于事件中的另一方。

光是认同这一点,就花费了我好长的时间。

比如夫妻双方吵架闹矛盾,尤其是当其中一方处于绝对强势地位,无论是声高还是气场,无论他有理无理,甚至是无理取闹,他都会想方设法把另一方压制下去。这时,另一方就会非常的委屈。他如何能在这样的情形下清醒的认识到,他的委屈不是来自于对方的粗暴态度?很难,对吧?

抛开这些极端的生活场景,如果我们开始学着,并养成在最平常的生活中多观察自己,观察对方的习惯,在自己比较能够心平气和的时候去看去体会事物背后都有些什么,即我自己的潜意识里的什么在作怪,对方行为背后的那个,他没有、或者不愿意、甚至自己都没有意识到的真正原因是什么,观察多了,相互的理解便多了一分。

曾有老师教导我们,不要试图去改变一个人,尤其是你的伴侣或亲人。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改变自己。这句话最初很容易被理解为改变自己的行为去适应他人。其实,仔细想来并非如此。既然无法改变他人的行为,自己的行为就容易被改变吗?当然不是。所谓改变,是从改变自己的想法开始。看到自己的想法,了解自己为什么会这么想,然后,既由想法的改变去带动行为的改变。

所以,我们只要多观察想法,梳理想法与其背后那看不见的一只手的关系就好了。

个人成长的书籍、理论体系太多太多,一本本的读下去,形是散的,很难汇总消化成为自己的东西,当我们能从中抓住一条主线,一切围绕着主线进行、发展下去,这条学习与自我成长之路似乎就变得轻松了许多。

我选择的主线就是自省、内观,了解自己、了解身边的人,更多的透过现象去看本质。

曾经在夫妻双方的争吵中屡屡败下阵来的我几乎想放弃,觉得自己选错人、活在水深火热中。当渐渐地习惯了内省与自观后,心态开始有所缓和。虽然一定会有反复,依然掉进自己不被爱、不幸福的受害者思维圈子里,但是,在那个时刻,身边多了一个声音,随时提醒自己,关注自己的想法,不要被它骗了,我们完全可以身在暴风雨中处乱不惊。

对,就这样,坚持走下去。我可以,我们都可以做到。

为了自己的幸福。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