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而能言:表达?感知?

2021-01-14  本文已影响0人  淺笑嫣然_85fb

这些天闲时翻看《黄帝内经》,说实话真不太看得懂,但觉得挺有意思的,看不太懂就会自觉去找寻答案找寻讲解,没有看的时候觉得如此经典肯定会有权威性的解释,结果一查吓一跳真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状态,这就苦了像我这样的问询者了,本来就是不懂才找寻讲解,可一听一看发现不但对书的意思不懂还突然发现把自己都弄没了,开始发出: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生命三大问。

就这一句“弱而能言”该如何理解?

有大师这样跟我们解释说:弱而能言,从中医角度来说,我们生病了,浑身难受,医生问:你哪不舒服啊?但我们发现我们说不出哪里不舒服,无法具体指出具体部位。如果你能指出具体部位,那医生又问:是怎么样的难受?我们又开始自己好像描述不了身体的难受。…这就是弱而不能言。这就是表达的重要,我们要寻求帮助,就要会表达自己的需求,表达自己的感知…所谓知道,要道出来才能让人明白你知。表达是需要训练的,这里的训练就是自我的积累。

另一种关于弱而能言的解释是:言,不是指闲话家常这种,而是有出口成章之意。弱,古时有弱冠之年指的是二十岁之前的年纪。结合起来就是在年纪很小的时候就能出口成章,也就是说要多读多看多积累。

以上两种都是倾向于表达这项解释的,接下来是不同解释:感知

关于感知的解释是从我们生命体征角度来说的,我们一出生,对外界事物的感知能力是很强的,所以小时候会比较容易生病感冒咳嗽发烧这类感知的外向表现,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的感知力会越来越钝化,但我们依旧能说出个一二三来,慢慢的我们对自身不舒服都感知不到了,这就是我们感知不短弱化的过程,也是人死亡的过程。

好了,到底就“弱而能言”还有多少见仁见智的解释我就不去收集了,反正我觉得中国古人经典真的是个见仁见智的,没有对错之分,因为中国文化讲究的是个整体,那如果我们拿任何一个部分去套用去解释其实都是可以自圆其说的,就看各位的需求和见识了。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