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光溢彩
一生住在乡下对这词没有亲身感受,不过现在有电视有智能手机,可以间接地知道什么叫流光溢彩。无非是红红绿绿,闪闪烁烁。大城市楼层高耸入云,上面一般有景观灯饰,大街上有一字排开的整齐的路灯,还有川流不息的车灯。有这些装备,怎不流光溢彩呢?想不流光溢彩都办不到。
看是好看。但也就是人造灯光而已,并非真正的珠光宝气;这些光芒如果是无数的珍珠宝石反射出来的自然光亮,那就真不得了。无数的灯耗了点电而已~反正夜间多数工厂机器停了,电不用也是浪费。就这么回事。
用灯光装饰整个城市有没有意义?当然有,存在总是合理的。城市夜市是一项巨大的产业,消费是产业的终端,所以没有灯到处黑漆漆的人们去哪里消费?有光就有目标,那是一种无声的声音~来啊,快到我们这来呀!纯就是这意思。夜间那无数的广告牌都闪闪烁烁比白天更为引人注目,字迹图案主题在灯光作用下那效果比白天还好。有意制造流光溢彩的人们天天盼望着夜幕的早早降临。
原来制造流光溢彩成本并不高,但招揽顾客打开产品知名度的效果却是显著的。落脚点,冲着人们口袋的人民币来的。想想还是老话~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仅仅就让你看了舒服,那目的占比很小。
对于不会睡觉的人来说,流光溢彩其实是光污染。我深有体会。农历月中,晴朗的夜晚,大月亮照在窗上,我往往会难以入睡甚至失眠。后来我只好挂起超厚的窗帘,把那強劲的白光严严实实地挡在窗外才安心。何況城市那带动感的扫射式的光芒,我想想都怕。我就是这样一个没福的人,流光溢彩这么一个欢乐而富态的词语在我这里就变成了贬义,并且我这么没出息~愿意永远躲在乡下。
这词还让我想起每年的央视春节晚会,从视觉上第一印象也不坏,过年嘛总要点气氛,至少开头结尾都必须让整个舞台整个观众席笼罩在祥和的光辉中才好,理解。就是年年这套路,几十年都这样,突破不了这老模式,烦。近几年春晚我基本上不看,甚至春晚那时间点里电视都懒得打开。还没开场早就知道是什么场景有么看头?与年岁的增长怕也有关系,老人了不喜欢太热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