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0-24-瑶

2018-10-24  本文已影响0人  18郎师门

四、“大农吃小农”的合作社:农户分化和资本、部门下乡背景下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现状

(一)部门和资本需要发展农民合作经济组织

部门和资本下乡面临的一个突出困难,是小农的分散,要想提高收益的效率,就必须减少同农民交易的交易成本。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符合部门资本下乡目标,有两个原因:一是农民合作经济组织通过组织内部分工,提高成员专业化水平,在一定程度上扩大对农业生产资料和涉农服务的市场需求。二是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将部分市场环节转化为内部管理环节,使外生交易成本内在化。

(二)发展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也有和部门资本利益不符的方面

表现:1.通过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结合起来的农产品供给和农用生产资料,要求售出更高的价格、买进要更低的价格。2.合作经济组织节约的市场交易成本由合作经济组织资本、部门分享,合作经济组织如果分享得多,就会危及资本和部门的生存。

(三)“大农吃小农”的合作社成为专业合作社发展的主流

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对于资本和部门的获利具有双重效应,这个部门就选择扶持大农压制小农。政府部门扶持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公益性目标、政府部门的盈利新目标、资本赢利性目标和大农的选择形成立共谋,于是扶持大农联合小农组建合作社。“大龙吃小农”的合作社实质上是在部门和资本有限组织农民的情况下,帮助了部门和资本对项目的组织增加了一个中间商,但并不能解决小农在市场上的弱势地位,也并不能帮助小农加入生产环节之外的加工和经营环节,获得更多利润这种合作社的大量存在造成的合作社发展的虚假繁荣局面。

五、中国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目标模式是多层次综合合作体系

(一)与中国以兼业小农户为主的全体农户需求相合的合作组织的主导形式应该是综合性合作组织

1.在更加宽阔的视野中理解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功能。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如果能回应提高收入的需求、通过社区福利和社会保障降低风险的需求、社区交往以获得生活意义的需求这三方面的需求才能最终有生命力。

2.中国兼业小农的合作组织形式首先应该是可以提供综合服务功能的社区合作经济组织。合作经济组织的成立,一方面要有持续的合作剩余,另一方面还要有能力支付管理成本。兼业小农的生产剩余很少,所以合作剩余也不多,再加上对内生交易成本的担心,在现实中很难持续下去,因此以社区为边界提供综合服务功能的合作经济组织成为兼业小农合作经济的首选方式。

3.专业合作社的发展不足以满足兼业小农的综合需求。务农劳动力的产品数量不是单一的,需要的生产经营服务也涉及多个方面,专业合作社只能满足少数专业化生产用户的需要。

(二)部门下乡和资本下乡不支持农民综合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只会有限度的扶持专业合作社

部门和资本下乡也只会扶持发展专业合作社。各部门的资源和某种专门服务有关,部门如果支持发展综合功能会增加部门扶持成本,而收益却和部门利益不能完全对接。

(三)以专业合作社为主发展农民合作社只会强化资本和部门优势

发展专业合作社与强化部门和资本在乡的优势是相辅相成的。如果仅强调,发展专业合作社只有部门和资本才有指导和辅助治理。他们在是主要的依靠力量,政府也并没有对不能进行很好的监督和训导。从理论上来说,政府主导不一定必然导致部门主导,改变部门主导并不意味着放弃政府责任而转变为所谓“民办”如果我们发展合作说的努力仅仅是发展专业合作社,那么无论是官办还是民办都不会冲击部门主导和资本主导的格局甚至会加强。

(四)多层次的综合合作才能未兼业小农提供足够收益,满足其综合需求

和发展专业合作社的思路,不同发展合作社的主要形式应该是社区合作社,但是社区合作社仍然无法解决合作剩余少的问题,因此社区合作社应具有哦的综合功能,应该有一个中相的支持体系,也就是说需要靠社区外实力更强的组织对其进行支持。其次,这一由纵向支持体系和基层合作社构成的合作体系的合作内容应该是多样化的这样才能构成一个多层次的综合合作体系。

(五)在中国发展综合性农民合作体系要解决的基本问题

三个突出问题:1.解决现有专业合作社合作收益低问题2.解决现有的有一定合作收益的专业合作社覆盖范围有限,不足以惠及大多数农户的问题3.国家发展合作社的财政支持依赖部门操作导致的高额代理成本和效率损失问题。第一个问题是核心问题解决第一个问题后两个问题迎刃而解。与理论界讨论的重点(农民合作意识、合作文化乃至合作能力的问题;法律制度供给不足问题;缺少才能支持问题)不同,实际过程中发展综合性农民合作体系的核心问题是如何破除涉农部门和下乡资本对小农优势地位问题。

(六)小结:把综合性农民合作体系作为中国农户经济组织化道路的新选择

综上所述多层次的综合合作体系应该成为中国农村合作组织发展的目标模式,它有着丰富的内涵。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