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生活

孩子被打了要不要打回去?

2019-07-02  本文已影响0人  iamluoyanjing

“有人打了我的孩子,我到底该不该教他打回去?”对于这个问题,我之前一直都觉得当然要教他打回去了,孩子被欺负的时候,本能的反应有两种,一是反击一是逃跑。如果孩子被欺负妈妈却告诉他“打人不对,别的小朋友打人是不对的,你不可以像他那样打人”,那么孩子最后就很容易形成“逃避”的应对模式。小的时候还好,只是抢个玩具,那么长大的呢?有人抢了他的工作机会,有人抢了他的客户他就很难维护自己的边界和利益,这当然不是我们家长想看到的结果。可是最近我发现一个活生生的例子,教孩子打回去也并不能养成一个勇敢自信有边界的孩子,反而会阻碍孩子社交发展。话说身边这个小朋友啊,因为小的时候总是生病体弱,别的小朋友打他的时候总是哭总是躲避总是很害怕根本不知道怎么去反抗,所以他的爸爸妈妈应该无数次的教导他,谁要是打你你一定要还手,结果这个孩子现在五六岁了,同龄的孩子早已经过了遇到冲突动手打人的阶段,可是这个孩子只要别人靠近他他就会疯狂的攻击别人,那么别的小朋友就不太喜欢跟他玩了。这个孩子因为被植入“别人打你一定要还手”的信念,在他的社交模式中就很容易出现“强大-弱小”“攻击-被攻击”的应对模式,所以对他来说,别人的肢体靠近哪怕是友好的拥抱,都会被他理解为侵犯,然后他就立即攻击别人,那么他的这个行为习惯就真的影响了自己的社交发展。

孩子被打的时候到底要不要打回去?实际上,在这个问题上,简单的说“打”或者“不打”都是不合适的。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妈妈需要澄清:我内心的期待是什么?妈妈期待的一定是孩子能够维护自己的利益和尊严,而且随着年龄增大,他能够不断升级自己维护权利的方法,逐渐用更理智更有建设性的方法取代武力取代拳头解决问题。如何才能达成这样的期望呢?

首先,不能盲目的主张打回去,不要教孩子强硬还手——一个体格不如人、内心又自卑的孩子,怎么可能凭借家长的三言两语鼓励就变得敢还手了呢?一味的鼓动孩子还手,一方面会给不敢还手的孩子造成心理压力,另一方面会变相给孩子灌输“以暴制暴”的思维。如果对方本来就比自己孩子强壮,一味教孩子还手,或许会招来更大的伤害。

其次,当然也不是一昧忍让——被打本来就很委屈了,爸妈还教忍让宽容,这只会让孩子更没有安全感,无所依靠:连爸妈都叫我忍让,我还能怎么办呢我还能依靠谁呢?

那么,如果孩子被打,到底该教他怎么做呢?

孩子被打之后,需要先和孩子澄清他的需要和情绪。

比如,有些孩子相互之间闹着玩,孩子并没有在被打之后产生委屈、恐惧、愤怒的情绪,他并没有感觉到被伤害而是觉得就像游戏一样,那我们完全没有必要主动去引导孩子,让他觉得自己“被欺负”了。不能因为总害怕自家孩子吃亏,就不惜扼杀孩子们单纯的友谊和快乐。有些“被欺负”的孩子其实是被家长引导出来的,有时候孩子们只是互相闹着玩,一会儿就重归于好,但有些家长一见自家孩子磕着碰着了就大呼小叫,时不时就问孩子“是不是谁欺负你了?”反反复复就给孩子造成了心理暗示:自己是被欺负了,自己是弱者。所以说,孩子到底有没有“受到欺负”,不应该由我们来判断,而应该交回给孩子自己。但是,有些孩子玩具被抢被小朋友打了之后,他会觉得自己被欺负了觉得很愤怒很生气,那么他的需要就是被尊重有能力维护自己边界,这种情况下爸爸妈妈就不能说“不能打人不能打回去”,而是要告诉孩子“如何打回去”。

该如何打回去呢?妈妈可以告诉孩子你跟别人打之前你需要看看是不是打的过别人,如果对方高大你最好跑过来找妈妈;如果对方很幼小,可能还不懂得什么是自己的玩具什么是别人的玩具,他只是觉得你的玩具很好玩,所以你把他推开就行了,而且不能太使劲,太使劲他们会摔得很厉害会伤害到小弟弟或者小妹妹;如果是同龄的小伙伴,首先,你一定要大声喊出来,表明自己的态度:“你不要打我!我不喜欢你这样做,你再敢碰我的话我就不客气了!”其次,如果对方不停止,那就按住对方的手,把对方的手从自己的身上拨开,回击别人欺负时要注意分寸,如果欺负停止了,你的回击也要停止,不要造成主动的攻击和伤害。如果对方继续追打或者场面不可控,立即寻找身边成年人的保护,可以找妈妈找老师找身边的大人帮助等等,需要让孩子明白,当自己的能力无法应对时,老师和家长,都是可以保护他们的力量。

接下来最重要的是除了打回去之后,随着年龄的增长,他可以用那些方式来维护自己的边界呢?比如,大一点的孩子就不只是哭了,他知道被打了还可以找妈妈找老师,老师会帮助他解决问题;再长大一点,他就知道用语言也能解决问题,严厉的告诉对方“我不喜欢你这样做,你再这样我就不客气”也可以一定程度上的规避被欺负被伤害;再长大一点,他可能也会理解别人的需要和情绪了,比如“我知道你想玩我的玩具,但是这会我自己也想玩,如果你想借我的玩具,你可以等一会儿再找我”。所以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孩子是需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社交技巧的,这样既能维护自己的利益又能照顾别人的需求,这样双赢的结果才是解决社交冲突的最终目的。当然更大一些的时候,孩子就会做出预判和选择了,和谁在一起更快乐和谁在一起更容易发生冲突,他会有选择的交朋友,远离那些很难控制情绪经常动手打人的小朋友。

所以,“打回去”还是“不打回去”的问题中,重点不是打或者不打的问题,重点是让孩子明白我的边界我的底线是什么我该如何维护自己的权利和尊严,以及,如何能够不断的学习用合适的建设性的方法解决和别人的冲突问题。

最后,跟大家分享一个网上的小故事:

威利是一只大猩猩,一只身形瘦小、胆子也小的大猩猩。他的口头禅是:“噢,对不起!”

他善良得连一只蚊子都不忍心伤害,走路都怕踩到蚂蚁。他总是含着背,一副心事重重的样子,也不敢交什么朋友,这多么像我们身边的某些孩子啊。

他习惯了对每个人说对不起,即使是欺负他的人。但显然,那些横冲直撞的小混混对他的礼貌并不领情,他们给威利起了个外号“胆小鬼”。

心情跌到谷底的小威利只能窝在家里,靠看《超人》杂志给自己提神。

无意间他看到一则广告,帮你变成超人,他放佛看到了希望,就买了这样一本书。他开始按照书中的指引,为变得强壮而奋斗。

比如开始慢跑,开始吃水果蔬菜各种营养餐,开始学拳击跳健美操…直到自己变成了一只强壮的猩猩,看到镜中强壮的自己,威利的脸上第一次出现了笑容,瞧他这一副自信满满的样子,他走在街上,正在欺负米莉的小混混见到他也望风而逃,然后,就有了一次英雄救美的经历,威利的自信心膨胀到了极点。突然,Bang!威利撞到了柱子上,你猜他会怎么说?“噢,对不起!”还是那句口头禅。不过现在这句对不起,不再是懦弱和胆怯,而是源于他的修养和善良。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