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育儿

宝妈带娃焦虑多?3个锦囊助你减缓焦虑

2019-07-17  本文已影响0人  抹茶爱铁塔

宝妈聚在一起聊天有个特点,不管开场是什么话题,结束话题一般都是育儿方面的讨论。

同事X说孩子得幼儿急疹那几天可把自己累坏了,尽管心里知道这是自愈性疾病做好物理降温一般没大问题,但看着宝宝高烧难受的样子还是忍不住往医院送。

同事Y说我小孩烧到40度都不送医院,就在家进行物理降温。同事P立马表示赞同,说去了一次医院以后就别想不去医院了。一直没说话的S此时突然冒出一句,我觉得高中或者大学就应该开设一门课程,教授如何当妈妈。

S的话说出了大多宝妈的心声,当妈妈这份工作没有技能培训,没有系统学习,尽管我们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迎接一个小生命的到来,却还是有太多的不确定感让我们不知如何是好。

在纽约的全职妈妈、公众号大J小D的创办者Jessica在经历了女儿Dorothy早产带来的各种问题后,通过不断的输入科学育儿知识与科普育儿理念,慢慢找到了最适合自己养育孩子的状态。

这些科普小文章,分成日常护理、喂养与睡眠、辅食添加、常见疾病防治、早教启蒙、规则与管教、运动发展七个章节,加上别出心裁的两章——早产宝宝护理、辣妈奶爸,印刷成《跟美国儿科医生学育儿》一书,为众多新手爸妈提供了帮助。

科学育儿,打牢基础

1、知己知彼方能从容应对突发状况

初为人母,几乎每个妈妈都经历过着急忙慌的时候。担心宝宝的大便性状、担心宝宝哭闹是哪里不舒服、担心宝宝的身高体重没达标……这些担心全都源于缺乏育儿知识,遇到问题不知该怎么解决。

每个人都有自己所擅长的领域,宝爸宝妈做不到像儿科医生一样对各种小儿疾病了若指掌,掌握一些基本的疾病预防与护理知识却并不难。

拿近年来知名度越来越高的肌张力来说,很多宝爸宝妈在宝宝体检时听到医生告知肌张力异常,便开始惴惴不安,再百度一下,内心就慌乱得不得了。

实际上呢?肌张力是天生的,除了因为宝宝出生时有脑损伤发生会高概率的出现这种现象,还受到情绪和环境的影响。宝宝在医院面对陌生的环境和陌生的医生检查时有所紧张是再正常不过的现象了,如果我们事先有学习过一些育儿知识,也就不容易紧张,更能让宝宝在陌生的环境中感到安全放松。

小孩生病

这就好比在入职前公司没有对员工进行上岗培训,直接委以重任,员工遇到问题时,由于不了解当前所面临的状况,内心忐忑间无法做出明智的判断,极有可能导致工作出现失误。

如果员工已经进行过入职培训,那遇到问题时会是种什么状况呢?因为对基本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遇到突发状况心里有了底气,在查阅资料时也能更好的判断轻重缓急程度,处理问题也就更有把握。

同样的道理,在当爸爸妈妈这份工作上,进行入职培训——学习科学育儿知识,在面对宝宝的突发状况时,就能从容应对,不至于遇到一点小问题就被吓得心惊肉跳。

Jessica之所以能够成为拥有百万粉丝的大V离不开她的励志经历,也离不开她通俗易懂的为宝爸宝妈科普育儿知识。

职场父母或者全职妈妈可能会说每天都很繁忙,没有时间来学习,但这并不是理由。Jessica在《跟美国儿科医生学育儿》中谈到了自己度过与Dorothy最初的磨合期后是如何利用碎片化时间学习,管理公众号。

我们都不会排斥入职培训,因为这有利于我们从容应对工作中的各种难题。学习科学育儿知识就相当于入职培训,可以帮助我们在遭遇宝宝的突发状况时保持镇静,做出最合理的处理方式。

入职培训

2、知己知彼方能不受陈旧观念影响

在中国,隔代育儿是非常普遍的现象,老一辈人由于受年龄、所处时代、以往养育经验等因素的影响,对育儿知识的接受度没有青年人高,在育儿方面仍然容易沿用陈旧观念或一些老旧方法。

在老一辈的眼里白胖是宝宝健康的标志;要想让宝宝是大长腿出生后要绑腿;宝宝发烧了要多穿捂着,出身汗就好了。事实却并非如此。胖宝宝成年后更容易罹患“三高”;绑腿会导致髋关节发育不良;发烧捂汗并不是正确的处理方法。

长辈常说你们都是这样带大的,不也好好的。这句话有一定的道理,但放在科学知识日新月异的时代显然不完全合适。每个时代都受到当时发展水平的制约,我们不能一直用陈旧的观念来对待更加进步的当下。

想想你在工作中,哪怕是相同主题的任务,你把去年的方案拿出来使用时也得根据现有的形势做出调整,不能完全照搬,更不用说对孩子孩子全面发展越来越注重的当今社会了。

就像工作时常会有技能培训以适应新形势,为人父母也要时常更新自己的知识库以应对孩子出现的各种问题。

具体分析,拒绝盲从

1、尊重宝宝自身发展规律才能减少焦虑

宋国时有位农夫对他的禾苗不高感到很忧虑,于是用了一天的时间把田里所有禾苗拔高,结果禾苗全都枯死了。揠苗助长的故事告诉我们要尊重事物的发展规律,急于求成反而容易坏事。

在小区遛娃时我经常听到宝妈们谈论我家宝宝八个月了还没长牙;我家宝宝一岁了还走不稳诸如此类的话题,儿科医生张思莱的微博下也能看到很多父母询问如何训练走路,这些宝妈在聊天和寻求帮助中总是难掩焦虑,似乎没有满足大众的发育规律就说明宝宝存在问题。

每个宝宝都有自身发展的规律,在他没准备好迈入下一个发育里程碑时,父母的强行训练无异于揠苗助长的行为对宝宝并没有好处。

生长规律

Jesscia在《跟美国儿科医生学育儿》中写道:小D矫正14个月时还无法独立行走,只能扶站扶走,她也为此很焦虑,直到和康复师交流后,了解到宝宝会先发展自己自己感兴趣的方面,再发展其他的方面,这种情况的存在使得宝宝可能在其他方面表现的很突出,而忽视了走路。

我们处理工作任务都有自己的流程与工作方法,在保证任务能完成的情况下都不喜欢别人来横加干涉,这样的道理放在养育孩子上同样适用。每个宝宝都有自己的成长轨迹,更不用提还有足月儿、早产儿、低体重儿这些不同的情况存在。父母真正要关心的是宝宝是不是按着这个轨迹在稳步前行,而不是和其他宝宝比较。

2、真正需要观察的是细节

 中国有句古语失之毫厘谬以千里,放在育儿问题分析上同样适用。

关于肌张力与走路问题,Jesscia都有提示判断宝宝是否需要就医都要注意观察细节。走路要注意回想是否平常有给宝宝提供充足的锻炼机会,肌张力是否异常要注意宝宝站立时膝盖是否能够弯曲。

面对繁杂的工作能注意到细节并将之处理好,很容易受到老板的赏识,晋升的概率更高。养育孩子时注意细小处存在的差异,收获的虽然不是晋升,但能在今后的生活中省下不少麻烦事,大概率的拥有高质量的亲子关系。


放平心态,轻松上路

1、关注当下

当妈后我最大的毛病就是想太多,想宝宝的读书问题、工作问题等一系列未来发生的事。这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宝宝但凡有一点头疼脑热我就会忧虑对他以后有没有什么影响,一点小问题都会被我不断放大。

直到在《跟美国儿科医生学育儿》书中看到Jesscia关于“只看当下,只关注今天的事情”的重新解读才豁然开朗。未来有太多不可预测的事情,有太多不可控的因素,与其去关注这些不能把握的事情,不如关注眼前,着重解决眼下的问题,为宝宝和自己的进步感到高兴。

职场上要想获得晋升就得做出成绩,想要做出成绩就得做好手头上的工作,育儿这件事也不例外。想要孩子健康成长,就要集中注意力解决宝宝当下存在的问题,只有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的解决发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才能确保孩子的健康成长。

2、转变观念

在很多人的意识里妈妈意味着牺牲,包括我自己也会有这样的想法,因此在刚拥有宝宝的那段日子里我心里有着巨大的落差。在家人的关怀下,我的心态慢慢转变,意识到妈妈也是一份职业,也可以有自己的休息时间,拥有属于自己的私生活。

我也学着Jesscia利用碎片化的时间学习育儿知识,让老公更多的参与到育儿活动中来,找到了自己的舒适区,逐渐恢复到生育之前的状态,状态的恢复也让我更加的爱宝宝,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

抛弃了自我牺牲的观念,将当妈妈看成一份职业,在爱自己的同时更好的爱孩子,才能更好的浇灌孩子,让孩子茁壮成长。

3、信任伴侣

今年4月上映的日剧《坡道上的家》所反映的内容总会让我想到丧偶式育儿这个词,而这一点也是导致很多婚姻以离婚收场的因素之一。

先不说全职妈妈既要做家务又要照顾宝宝,很多职场妈妈下班后仍然要操持家务照顾宝宝,问其原因,得到的答案往往都是让孩子他爸做也做不好,不如自己来。正是由于这种心理作祟,宝妈们丧失了一次次轻松的机会。

承担起家庭的责任是夫妻双方共同的义务,育儿也一样。很多时候宝爸有心来帮,却被宝妈嫌弃帮倒忙,只好悻悻离去,看着妻子忙前忙后。其实宝爸和宝妈都是第一次接触这些事情,只不过宝妈做得次数多了更加熟练而已。

Jesscia说自从让老公带了一天Dorothy,让他了解到平日里自己的辛苦,老公开始慢慢转变成奶爸,对于Dorothy的“熊”也能处理的得心应手。

没有哪个宝爸天生就会带娃,唯有宝妈对宝爸充分信任、加以引导,才能培养出超级奶爸,减少丧偶式育儿现象的出现。

养育孩子和人生中所有的新阶段一样,是一场修行,是充盈自身的机会,父母唯有打牢基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才会遇见更好的自己和孩子!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