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法成长励志

【93/1000】关系即是一切

2019-02-07  本文已影响21人  温暖的娟子

标签:武志红的心理学课|关系|三角化:关系中的权力游戏

01

我与你的关系

人们需要第三者,需要我、你和他。这样一来,问题就不再是两个人之间直来直去地表达了,就可以将二元关系不能处理的“坏”和“好”,投射到三元关系中去消化,二元关系的张力就变得好处理了很多。

举个例子:我与你有了矛盾和不满,这是二元关系中,如果面对面表达不满负能量,你得有强大的内在力量来化解这个不满,变成正能量,释放出来。否则你也会负能量爆棚。如果通过他来调解,就进入了三元关系,不用直接面对。他可能是调解者,可能是挑拨离间者。还可能是无能为力者,认为我和你都是坏的,他把自己说成“好人”。

所谓的“好人”就容易干这种事,不是去化解关系里的“坏”,而是本能地去表示,自己是好人,而“坏”都是你们的,不,你太厉害,我也不能当你面说你坏,那我说,都是他坏。

而他认为自己是“好人”做法,可能源于他的父母。当他小时候,父母吵架时,让他评论谁对谁错,甚至让他战队。这是父母强行把孩子拉入夫妻二元关系,对孩子极其不负责任。

02

冲突时,得有这样的原则:

一,强者让着弱者,因为强者有更多的资源和心力去处理关系中的“坏”;

二,作为第三者,要起调停的作用,去化解另两个人之间的冲突,也就是减轻他们关系中的“坏”,而不是火上浇油。所谓的“好人”,容易本能地去表示自己是好人,而不是去化解关系里的“坏”。

03

把二元关系里的问题,放到三元关系中去处理,并且逼迫第三者去评理或站队,这种现象称为“三角化”。

三角化中,最常见的一个游戏是“卡普曼戏剧三角”,也就是心理游戏中的迫害者、受害者和拯救者三个角色。

卡普曼说,所有人际关系的互动中都藏着这个戏剧三角,大家也都会在这三个角色中不停互换位置。

迫害者,贬低别人,把别人看得较为低下,并掠夺别人;

拯救者,也把别人看得低下,但他会去帮助对方;

受害者,认为自己低下,有时寻求被迫害,有时寻求被帮助。

虽然有人容易喜欢一种固定角色,但其实大家都会在这三个角色中不停互换位置

卡普曼认为,从这个戏剧三角中跳出来的方法是:具备和别人建立亲密关系的能力。因为三角化游戏其实只是在借助三元关系,来消化二元关系乃至一元关系处理不了的坏。当你觉得你、你爱的人以及和你们相关的第三方都是好的,自然就从三角化游戏中脱离了出来。

再看看下面性格:关系决定性格

性格,在关系中形成;性格,在关系中呈现;性格,在关系中疗愈。有了这个意识,就相当于有了认识关系奥秘的“第三只眼”,可以看破关系的迷雾。

每个人都是孤独而自恋的,必须和别人建立链接,才能走出孤独,意义感、存在感、幸福感等,都从这儿来。特别是当和另一个人有超越了时空的心灵感应时,你会真切体验到,有一些东西是超越你孤独而自恋的自我的。

心灵感应的办法很简单,全神贯注投入即可。但它段位实在太高,想要做到非常不容易。不过,我们还有一个更简单的概念:你看见了我,我才得以存在。这是一个根本逻辑,所以,关系才是一切。


04

每一秒钟,他都会对着镜子鞠躬。
如果有一秒钟,他能从镜子中看出
里面有什么,
那他将会爆炸。
他的想象,他的所有知识,乃至他自己,
都将消失。他将会新生。——鲁米

如果你不懂,将这首诗的中的“镜子”换成“你”试一试。这首诗主要意思是,一切都是互为镜子(关系),互为镜像,所以都是幻觉,如果你能真正觉知到这一点,你就会自由。

这个道理太深奥,主要是想让你明白:你的性格,是在关系中形成,你所认为的自我、人格或性格,其实很大部分是来自于别人如何看待你。也就是说,别人就是你的镜子,这个镜子如何看待你,你就真以为自己是怎样的了。

两个矛盾信息:

万物皆虚,当你意识到,你所认为的“自己”,其实是别人眼中的你,这是不是太虚幻了;

万物皆实,一个人的内在心灵必须借助于外在关系,也就是别人的看见,才能发展,所以自我与关系,又是那么真实。

用我的体会结尾:

以前的我,总是在意我在别人眼中的样子。其实是,自己看镜子中自己像有一层雾,使劲看也看不清,或者不敢相信自己眼睛,所以通过你的眼睛,看见我自己。

这或许就是关系!

【93/1000】关系即是一切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