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2-11《天生非此》第三章:你不是生来如此——爱的炸

2018-12-15  本文已影响0人  小白兔的奶糖工坊

书中作者提到了一种亲子活动,可以改善亲子关系和帮助孩子重设情绪调节器和皮质醇水平。这种活动叫做“爱的炸弹”。

皮质醇的基线水平,决定了孩子的日常情绪状态和应激程度。基线水平越高,孩子越容易处于“战逃”状态,也就是说,越容易细微的事件刺激产生强烈的情绪反应和行为问题。

——机制——

大部分孩子的亲子关系紧张和情绪行为问题、皮质醇基线水平升高,都与父母和他的养育互动模式形成的,如果孩子长期处于照料不足或受虐待状态,得不到来自父母的及时应答,那么孩子就会有“被抛弃感”,自我价值感低,无法信任他人。

相反,如果给予孩子足够的响应和关爱,那么孩子就会更有自信,也能更从容的应对生活中的挑战。

因此通过一段时间的独处,并给予无尽的爱和掌控感,就能帮助孩子在父母身上重新感受到被爱、被重视、被信赖。

——方法——

①提前告诉孩子,你们很快就要共度一段很开心的时间孩子要决定自己想干什么事,以及什么时间干(当然在合理的范围内)。

②让孩子自己决定这段时间里做些什么,列出清单。

③在这段约定好的时间里,从始至终你都要尽力,给孩子一种感觉,让他们觉得“不论我想要什么,都能得到”。

④根据你和孩子的生活、作息,安排每次活动的时间和频率。你可以选择只是单独和孩子在家度过这段时光,也可以选择外出旅行等等,方式有很多,不必过于拘泥形式。

⑤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安排一些和孩子的独处时间(不必过久),让孩子知道,非活动期间,你依然爱他。

——可能的困惑——

①这种方法是否会让孩子更加情绪化和更加不受规则?

传统方法通常认为,孩子应该被“管教”“教育”“控制”,也就是“以暴制暴”。

但是实际上,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需要有一定的自我掌控感。在合理的、安全的范围内,给孩子一些机会选择和控制自己,会让他们更加满足,更加快乐。

这样,当情况不允许孩子自己控制时——比如有危险情况——孩子会更乐于配合父母,接受他们的意见。

所以,爱的炸弹需要让孩子知道,这是一段特殊的生活,在这段特殊的时间和空间中,只要没有危害,什么都可以做。而日常生活中,依然需要一定的界限和规则。

这样也更利于孩子了解,不同环境和规则下,如果遇到需要弹性的生活,就不会感到太过痛苦。

②为什么有的孩子会情绪反复?

在这个期间孩子可能会故态复萌,情绪爆发。这是极其正常的事。孩子会测试父母是不是真的一真的爱自己,或者测试父母是否能在自己表现糟糕时继续爱自己。 如果父母可以经受住考验,平安地度过这场风暴。他们变得比以前更加亲密无间。

——心得——

①“爱的炸弹”的背后应该是爱,而不是控制。

就和任何育儿方式一样,如果一种方式被证明的再完美,但父母执行他的目的是控制孩子,那么就会被孩子识破。

比如说,“温柔而坚定”,这个方法本身是一种处理情绪矛盾的有效方法,父母可以通过这种方法表达“虽然你做的不好,但我依然爱你”。但是一旦这种表达变成了“控制”或者带有强烈的功利心——比如父母想,我对你那么温柔,你为什么不听我的——就会让孩子感到压迫,从而增加反抗。

“爱的炸弹”也是一样,如果父母认为,自己这段时间给出的爱,只是为了让孩子在其他时间更听话。或者,父母认为,只有孩子听话一定的时间,才能给予一次“爱的炸弹”作为奖励,那么孩子很可能就会很不满,因为这种爱是有条件的,无论给出多少,依然无法让他感到安心。

②孩子为什么似乎更多会在父母面前撒娇,而在其他人面前听话?

在一些父母/长辈的眼中,撒娇=无理取闹=坏孩子,听话=乖=好孩子。

但是实际上也并不是完全如此。从某种角度来说,撒娇可能是孩子在用某种方法表达自己的需求,只是有可能这种需求或方法可能不是大人能接受的。而听话,也可能意味孩子不敢表达自我。

孩子的每个行为背后,都有自己的含义。

一般来说,人类的本能是趋利避害的,如果父母给予孩子足够的安全感,那么孩子就知道,在父母面前是可以做自己的,那么他就会做出更多可能与“规则”相悖的行为,比如说,他会用哭来表达对父母的需求,如果父母本身对哭很抗拒(这通常和父母的成长环境有关),那么就会认为孩子不对,不听话,但实际上孩子只是在表达需求罢了。

相反,如果父母不关心孩子,无法让孩子足够的信任自己,那么孩子会更畏缩,不敢提出太多的期望和要求——因为这样可能得不到任何结果,甚至会有更糟的结果,比如被打被骂。

所以,我们不能简单的把撒娇等同于坏孩子,而把听话等同于好孩子。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