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公益冥想培训
应EAP项目组邀请,我下周四去企业讲课,这段时间在准备PPT,做演练。
EAP (Employee Assistance Program),直译为员工帮助计划。又称员工心理援助项目、全员心理管理技术。它是由企业为员工设置的一套系统的、长期的福利与支持项目。
我在这个项目中主要推广公益冥想,聚焦于员工及雇主的工作场所需求。这只是传播冥想的切入点,实际冥想适用于工作、学习、生活的任一场合。
冥想在世界的风靡,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积极心理学的发展,并且这股势能还在不断升温。
诸多研究已提供了冥想益处的确凿证据。有一项研究,让一些从未冥想过、甚至并对此持怀疑态度的人练习冥想,发现经过仅仅3个小时的练习,他们的注意力和自控力就有大幅提高。
11个小时后,已经能观察到大脑的变化,大脑中负责控制注意力、排除干扰、控制冲动的区域之间增加了许多类神经元。
另一项研究发现,持续8周的日常正念冥想训练,可以将严重抑郁症患者的发病率降低一半,功效不低于抗抑郁剂,且没有后者的副作用。
在英语里,冥想(meditation)与药物(medication)的拼写和读音都很相近,同有“medi-”这一词根,两者其实是异曲同工、互为补充的。某种程度上,冥想就是心灵之药。
如果有一种冥想是完全公益的,这对社会对大众来说,不谛是一个福音。这也正是为什么我会参与EAP项目,去推广冥想的根本原因。
但是根据这些年的经验,尽管是完全公益的,真正会加入冥想,并且形成习惯,把它变成自己的生活方式的人,仍然是少数。原因可能是在于,真正愿意静下来的人太少了。
静比动更难,它是一种孤独寂寞的向内的里程。倘若你劝一个人跑步、游泳、爬山,都远比劝人冥想容易。不是他们不接受冥想的理念,通常他们都十分接受。《黄帝内经》中有言: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这是老祖宗的训诫,人们听闻都心悦诚服。但仅仅有了认知,不代表会行动起来。
虽然从理论上说,冥想毫无门槛,没有任何高难度动作,不要求坐姿如何,盘腿如何,它的理念是“行走坐卧皆是禅”,外在的姿势不重要,重要的是意识的状态。上至八九十老翁,下至五六岁孩童,皆可修习。
但实际上,它对人的要求是内在的。首先一点,就是要耐得住寂寞。而光这一点,可能就挡住了很多人。
还有一类人是以实用的角度来评判冥想的。比如我的公公,也就是我先生的父亲,他曾说过一句话:坐在这里能够解决什么问题?家里米缸空了,坐在那里管用吗?
冥想不是解决吃饭问题的。如果吃饭的问题都没有解决,还是不要来冥想了。按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第一个层次的需求还未解决,是无法谈及更高层次的需求的。
中国人喜欢讲究实用主义,太急功近利了。冥想是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它不是抗生素,一注射进去就见效。快,但治标不治本,救急不救穷。冥想解决的问题不是针对哪一点,而是全面的,系统的,根本的。
从大的层面上来说,冥想是重建世界的秩序的。《大学》里说:“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整个世界,包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原本有它的秩序,但是在人的认知里,这个秩序可能面目全非。正常的秩序必须首先反映在每个人的内在,最后才能呈现于外在的世界,才能有真正的和平与安宁。也就是说,冥想可以帮助我们在内在重建秩序,正确地理解这个世界。冥想坚定地认为:内在是外在一切的根源。
从小的层面上说,也就是前述的在身心方面为人带来裨益。
以十数年来的经验,总的来说,冥想具有比较高的门槛。听闻、接触、了解的人与真正练习的人相比,后者所占的比率不足千分之一。
如果有兴趣者,可以关注“自然减压冥想”公众号,每天早上会推送引导冥想的音频,完全的、永久性的公益免费。
希望更多的人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