谦谦君子,用涉大川——看卫青的治军方略和为人处世
汉武帝元朔五年(公元前124年),匈奴右贤王屡次侵扰朔方。武帝令车骑将军卫青率三万骑兵从高阙出击,卫尉苏建为游击将军,左内使李沮为强弩将军,太仆公孙贺为骑将军,代国丞相李蔡为轻车将军,都由车骑将军卫青统领,全部自朔方出击;大行李息、岸头侯张次公为将军,都从右北平出击;共十多万人攻击匈奴。
第一,匈奴右贤王大意轻敌。在匈奴右贤王屡次袭扰之下,汉武帝派卫青率三万骑兵出击。右贤王以为汉军距离遥远,仍沉湎于美酒之中,不曾想一夜之间被卫青俘虏了禆将十多人,男女部众一万五千余人,牲畜近百万头,自己也只是勉强冲出包围圈。
任何时候,大意轻敌都是做人做事的大忌。无论是赤壁之战还是大意失荆州,皆在描写兵败的主要原因是轻敌所致。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第二,卫青对封赐婉言相拒。卫青率军回至边塞,武帝派使臣带着大将军印信来到,在军中拜卫青为大将军,各路将领皆归卫青统领。到该年夏季四月乙未(初六),又加封卫青食邑八千七百户,并将他三个儿子封为列侯。卫青坚决辞谢。
卫青深知取得战争胜利的关键首先要知己才能知彼。若接受武帝的封赐无疑给自己扣了顶大帽子,让人猜忌不说还易留下口实,这并不利于日后治军。军士谁不愿冲锋陷阵,不愿衣锦还乡,不愿光耀门楣?所以卫青明是婉拒实是为诸将领请功。试问在愿意提拔自己的统帅麾下谁不愿意奋勇杀敌呢?
第三, 地位尊宠与汲黯交好。卫青自此地位尊宠,群臣之中无人与之相比,自公卿以下官员,都卑恭伺奉他。唯有汲黯用平等的礼节与他相见。有人劝汲黯说,皇帝意旨要群臣比大将军低下,你不可不对他礼拜。而汲黯却认为,正因如此,大将军需要平等作揖之人才更显其被敬重。卫青知道后觉得汲黯贤明,多次前去求教国家和朝廷的疑难问题,对汲黯比原来还要好。
聪明人一个眼神就明白彼此同频共振。卫青和汲黯同为贤明之臣,又能惺惺相惜,对于国家来说实在是大幸,对于个人来说虽不如伯牙子期的知己之交,但在朝堂之上有此心明眼亮的同僚也是人生乐事一桩。
《警世通言》有曰:势不可使尽,福不可享尽,便宜不可占尽,聪明不可用尽。古人的智慧之一就在于度的把握,任何事情都不可过度,适度是适中,过度是过分。
卫青身为朝臣树立的榜样力量在无形中影响着一代代的将领。明代张居正在《答上师相徐存斋》中有云:大丈夫既以身许国家,许知己,惟鞠躬尽瘁而已,他复何言。
我是挹洗俏月,这是今天的阅读分享 ,祝您工作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