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时候,谁懂那是爱情(十)
【郑重声明: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前情提要:少年少女之间有时直接得好像看不出骨子里应该遵循男女有别的古训,有时也会保守得好像穿越回男女见面就脸红、说话都如同做错事一般的年代。在被一起玩耍的哥姐妹弟们(新世纪前的年代象征同学关系亲密的认亲)凭主观臆断创造着各种可能的机会制造他们单独相处的情况下,你好我好大家觉得都好这件事被顺理成章地默认了,但好像谁也都没有承认过。
在课上,会在关注他(她)走神的时候提醒上课别走神,然后继续走自己的神;会秉持互帮互助的精神开展学习互助活动;此外能做得最大动作就是拧掐功夫,若是前后桌,则必有后桌将前桌胳膊背在身后拧住手腕,饶有兴致地做着周瑜打黄盖的游戏。
在课后,会一块打球(女生能放得开打球的当真属于特色优势)、一块游戏、一走放学走一小段路,互相说点高兴的不高兴的事,埋怨几句对家庭对学校对社会对人生对理想的担心、忧虑和愁思,当然回头看都是些少年多虑,在本该无忧无虑的年纪早早先把自己用所谓的烦心事裹住,以显得一种阅历世事的成熟稳重。
但尽管相互都有好感,但却只是强相关,而并不是“确定关系”,因为本来也没有确定,不知是相互都觉得多余,还是也会觉得不好意思再提出这个问题,总之便保持现状挺好,直到出现了一个插班的女生,而定期调整轮换座位刚好取代了本属于她的同桌位置。
正所谓年龄经历经验值增长之后告诉我们,平台和位置决定了能不能成事、能成多大事。位置换了环境就不同了,见识也不一样了,圈子也跟着起了变化,一系列偶然促成了必然,同是,没有什么是必然发生的,只不过是一天一点一件一桩相互联系的事件的发生大于人脑的钝化运行机制和感情的盲目属性。
于是,又有了新的关系推测预测者们,开始捕捉环境条件变化后人物关系的变化,并根据自我严密推理得出缜密逻辑的结论赶紧广而告之。
也就是这个时候,她找到他,说经过一段时间的慎重考虑,决定同意应该确定高于伙伴关系的名义关系。可似乎是一块玩得久了,相处早已超越了那个通过“约、谈——约、定——约、玩”的阶段,这段关系里没有追求与被追求、申请与批复的繁琐流程,只是就那样开始了,没有结束也好像是结束了本该是程式化的一部分,依然一起玩、依然开玩笑、依然讨论题目、依然相互关心、依然还偶尔开着对方或被别人开着谈感情说喜欢的玩笑。
这样的关系也许比那种好了、散了、生气了、分手了、亲密了、绝交了的关系更长久,因为它什么都没有,有的只是很美好;因为没有约定,没有必须、应当、要怎么样,而只是静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