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的一生中,我们究竟要不要做一个“好人”?
“那你怎么样?你想做什么?”“我想做个好人”
在电影《不一样的天空》里,德普扮演的“好大哥”形象的吉伯特作为这一个家庭的顶梁柱,在遇到贝琪之前从来没有想过,自己的人生除了为自己的亲人服务以外还可以有什么价值。除了贝琪也从来没有过人问过他自己究竟想过什么样的生活——因为他的生活只有照顾无法移动的母亲和智障的弟弟,没得选择。
直到电影结局之前,吉伯特的梦想也从来没有过改变——他想做一个好人。
那么到底什么是好人?好人有什么特征,这件事情却很少有人想过。很多人给出了一些答案:所谓“好人”,是那些对自己特别和善、特别好说话、有求必应、想方设法帮助别人、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并且以此为荣的人们。
好人做的事情总是对别人有利,是令别人高兴的事,所以好人总是能够讨人喜欢。毕竟每一个平凡人,谁不喜欢有人来无偿对自己做好事呢?
在一般人的头脑里,好人的价值不证自明,毋庸置疑。但是其实真实的世界并不是非黑即白,非此即彼的。如果用经济学一点的定义去区分好人和坏人,不过是利他和损人的区别。这其中,保护他人的人,被他人称为好人,而危害他人的,被他们人称为坏人。
好人与坏人,实际上不过是以自我以自身的利害标准所做出的的评价。当一个人损害他人利益的数量极高、影响很坏的时候,这个人就会被打上“坏人”的标签。但是,如果只是两个人的关系,这两个人利益有冲突的话,所有人都还会一如既往的选择放弃自己的利益去当这个好人吗?
我们能够不违心的百分百的去选择做一个好人,一定是因为这件事本身对我们也是有益的,最底线也只能到这件事本身不会损害我们自身的利益。
也许我们都觉得好人多多益善,那么世界上真的有可能所有人都是好人吗?答案是否定的。
坏人,是从什么地方来的?如果天下的坏人可以被消灭,根本不存在,那么好人又有什么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呢?坏,其实正是从好里面所生出来的,因为有了好,所以才有了坏。因为坏的存在,才凸显好的存在价值。如果一味厌弃恶而推崇全民皆好人,那会出现什么局面?是天下的人都去当好人了吗?不,恰恰相反,会出现更大的坏人,那就是“假好人”。打着好人的旗号,以好人的名义去从事恶的行为,这样的危害会更大。
因为人的一生都是有自己的目标、有自己的欲望的,没有人生来就是无欲无求的。而百分之百的全天下好人,就意味着每个人生来就没有自己的目标、没有自己的欲望,这件事情怎么可能呢?
每个人类都没有私欲的话,早在我们是原始人面对那些想要吃掉我们的野兽的时候,我们就应该被那些野兽吃掉才对。那人类走到现在应该面临灭绝,而不是生生不息的繁衍下去。
你为了保护自己不被野兽吃掉而跟野兽搏斗最终杀死了野兽,面对死去的野兽,人类是不是就已经成为了一个带有部分“坏”这个标签的人?
同样,在之前新闻上出现的打着亲情旗号孝顺老人的那些卖保健品的推销员骗老人钱财的事件屡见不鲜。如果最后老年人没有拿出这些巨额财富去购买这些并无功效的保健品,他们之前对老人无微不至的照顾真可谓是一个好人做法,但是他们做好人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给自己带来更大的经济收益。
如果说做什么一定是为了得到什么,那像我们这种没有办法拥有上帝视角选择出所谓最正确的路的普通人,做什么一定是因为当时的那个选择是真的可以让我们心灵长期获得宁静的那个选择。
我们做出的选择不是别人让你怎么做,是你的灵魂让你怎么做。哪怕这个结果你预示到未来会给你带来巨大损失,你也没有办法出卖你自己的灵魂选择完全不同的路。因为这样的选择走到最后,你一定会后悔。
坚持我们的本心。
如果你能选择对别人好,如果你已经做了,请忘了这件事。因为不忘记,早晚会因为斤斤计较而感到心寒。人性丑陋的一面尽量少去接触,见多了、理解得深刻了,我们都会被同化。我们活着,是为了怀着快乐平和的心进步,而不是带着那些纠缠你心灵的拧巴退步。
最后,做好人、行好事的第一前提,是懂得保全自己,自己都保全不了,你如何去帮助别人?牺牲自己去帮助别人吗?除非你患有“好人综合征”这样的心理问题,否则,不需要去一味当好人。毕竟,这是一个需要一些手段的技术活。
人心是很复杂的:在受困的时候,一方面想得到帮助,另一方面又想保持尊严。如果你的帮助让对方失去了尊严,那么对方就不会对你有任何感激之情,反而对你心生怨恨。
好人难当,做好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