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好小说比鸡汤高明太多?
自从看了青年作家张忌的长篇小说《出家》之后,我就对他的作品非常感兴趣。前几天又有幸看了他的短篇小说集《搭子》,依然没有令我失望,每篇故事都堪称完美。
这本小说集中成功塑造了各种世俗人物——《搭子》里通过打麻将作弊来努力养活儿子的离婚妇女;《胖大海》中从小被父母送人的胖姑娘大海,通过开包子铺谋生;《沉香》中忍辱负重、心灵无所归依、被家人和当官的不停压榨的老企业家。还有从小颇具象棋天赋、却一路命途多舛的瘸子李天道,以及偷渡加拿大、渴望凭着精湛厨艺过上好日子的远房表哥……
在我看来,小说家真是神奇的物种。我所欣赏的小说家比如村上春树、余华、莫言、毕飞宇、叶兆言、张忌等,我不知道他们是如何把每篇故事写得那样生动,把每个人物都塑造得那样真实,给我感觉就像在读纪实文学一样,书中的每个人物都血肉丰满,人物内心的感触以及迸发的情感也是真实可感的。
除了上学那阵儿有的是悠闲时光和悠闲心境,疯狂地迷恋小说,参加工作以后,其实很少有时间、有心情再去看一本厚厚的小说集。可能是功利心作祟,只要有时间我宁可看点工作类、理论类、实践类的书籍,也不想把时间浪费在看小说上。可能生活中很多人根本就不爱看书、更别提小说了,至少我发现自己身边的亲戚朋友同事啥的,没有一个喜欢看书,可能是这个调查样本太小了吧。
但是不得不说,有空看点好小说还真是令人受益匪浅。一方面看一本好小说当然是难得的精神享受,比看电视、看电影还过瘾,另一方面我感觉通过看小说,仔细体味小说中形形色色的人物情感与人物命运,无形中扩展了我的同理心,增强了正念觉察、体味生活中细腻复杂感受的能力。
很多时候,我喜欢写一些心灵鸡汤一类的大道理,写的时候激情满怀、写完也觉得心情舒畅、很有收获的样子;即使没人看,我也感觉通过思考及书写各种心灵鸡汤、人生道理之类,能够有利于自我指导人生、自我优化生活。其实从本质上来说,过度迷恋心灵鸡汤及各种人生道理,只是一种僵固无聊的心理防御机制——在内心无意识深处仿佛觉得只要我能掌握一套人生道理的法术,就能轻松应对一切人生难题,从此生活工作都会顺顺利利、活得快乐似神仙。
昨天晚上下班前,老婆发微信说老丈人身体出问题了、她自己身体也不好,接连听到两个坏消息,我心情很糟糕。可能是出于无意识逃避这种糟糕心情的心理动机,下班后我去面馆大吃一顿,把自己吃撑了,身体上难受了就可以有效转移心理上的痛苦。对于包括我在内的很多人来说,与其敞开心扉体验、觉察心灵痛苦,还不如痛痛快快把自己的身体搞难受,从而成功掩盖及转移注意力,让自己尽量与令人难以忍受的心灵痛苦隔绝开来。
我说这些的意思就是,别看我自己平时写起心灵鸡汤是一套一套的,但真正面对稍微大一点的真实生活挑战,我的心立马就慌了乱了,我无法做到像自己文章里所写的那样敞开心扉、正念觉察、无条件充分接纳生活中的一切酸甜苦辣,更多的时候,我只会下意识地逃避生活挑战与心灵痛楚。
而在一定程度上,通过阅读小说,通过生动体验小说人物的多舛人生与内心世界,通过这种“人生模拟实战演练”,也在无形中扩展了我自己的内心世界,无形中增强了我的心理韧性与心灵敏锐度,从而让自己更加能够以开放豁达心态来迎接真实生活工作的严峻挑战。
如你所知,时刻动态变化的生活是无法预测的、丰富多彩的生命感受更是僵固无聊的心灵鸡汤所无法涵盖的。我们所能做的就是尽量增强自我内心正念觉察、尽量敞开心扉勇敢体验人生、觉察人生、接纳人生酸甜苦辣,如此一来,才会越活内心越豁达轻松、自由自在吧。
当然,如你所知,这篇稿子本质上又是一篇心灵鸡汤,以鸡汤来反鸡汤,不知是否管用。不管了,我去努力工作、好好奋斗、细细体味生活百般滋味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