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旁爱吃波旁只想好生活从进化学看世界

奶茶:我是如何蛊惑世人的

2019-07-29  本文已影响24人  波旁只想好生活

前些日子看环球时报的新闻,说珍珠奶茶不止在日本消费者之间流行,连日本黑帮都靠开奶茶店致富。

看来这个世界的运行机制也都差不多,甭管地上地下,哪里有钱赚往哪里走。

岛国人民很爱珍珠奶茶,当然也有可能是爱奶茶背后的少女消费,总之是愿意为了研究奶茶花心思。

上周又看到日本出了一种会发光的珍珠奶茶,奶茶中的发光珍珠是这样的:如果用手机或者发光的物体照射,珍珠就会变得透明,呈现出金黄色。

据说这种珍珠的味道比一般的珍珠奶茶更浓郁。

我开始陷入深思:到底是什么让世人沉迷奶茶不能自拔?

开启奶茶魔咒

港奶和台奶不一样。港奶涩口,台奶甜腻。和这两个地方的女人很像,一种干练洒脱,一种软嗲甜。

出于历史原因,香港人喝奶茶是跟英国人学的,台湾奶茶囊括了很多日本文化,所以台式奶茶在日本非常受欢迎。

台湾人一直很擅长这些小资情调的甜品饮料。除了珍珠奶茶之外,手冲咖啡和翻糖蛋糕都少不了台湾人的功劳。

根据网络标准传说,珍珠奶茶起于台湾一家叫春水堂(或者另一家也在争这个名头)的奶茶店。

但根据奶茶的原材料和珍珠的原料看,这种说法并不可考。

早期奶茶是在茶水里加奶制品,茶叶用红茶,这种喝法从茶马互市开始在中国西北地区和欧洲都不罕见。

珍珠的原料是地瓜粉或者木薯粉,材料不新奇,也不是近代才出现的。

元代忽思慧的《饮膳正要》中早就记载过这种把红薯或木薯蒸熟、碾碎、揉成粉团加入汤中的吃法。

具体是谁把第一个小地瓜丸子丢在奶茶里一起吃掉很难考证。最有可能的是西北某个既能吃到地瓜(或者木薯)又喝奶茶的人。

世人爱奶茶,却厌恶甜腻与肥肉。当我们对某物痴迷,就可以看到这一痴迷背后的渴望。

威廉·詹姆斯说,“脱离不适才是真正的愉悦”。渴望会激发你采取行动:饿了去找食物吃,渴了找水喝。

痴迷状态让一个人的羞耻心、征服感、舒适感、挣扎感和满足感互相纠缠。

面对一杯奶茶,在能喝与不能喝之间纠结纠缠,对糖和脂肪的爱恨交加最令人着迷。

那是不是奶茶成了生活必需品,对身体有益了,人们就不再热爱奶茶了?

未必。

我曾经以为奶茶只是靠糖和甜奶蛊惑年轻人,但在研究奶茶前进历程时发现并非如此。

让我震惊的是,奶茶居然征服人类这么久了。即便是西北边陲地区的传统奶茶没有那么多糖、珍珠和椰果。牧民们依旧热爱它。


天苍苍,野茫茫,奶茶蛊惑西边疆

奶茶=奶+茶

值得骄傲的是,奶茶始于亚洲文化。可口可乐可以席卷世界,奶茶一样可以。

茶起源于中国,西北地区牛羊成群,能最完美将这二者结合的地方,就只有中国。

整个西北边陲都喜欢喝茯砖茶。

北疆以畜牧业为主,人们多以放牧为生,最喜欢煮加了牛奶的奶茶喝。

北疆牧民煮奶茶,一般是在帐篷的中间悬挂一把铝制茶壶,一整天都烧着,随时都能喝。

奶茶的煮法不复杂:先将茯砖茶敲成小块,抓一把放进盛水八分满的茶壶内,放在炉火上烹煮,沸腾几分钟后,加上一碗牛奶或几个奶疙瘩和适量盐巴,再沸腾几分钟。一壶咸香热腾的奶茶就好了。

茶壶里可以接着续水,加茶叶、奶和盐,慢慢烧煮。每户人家随时都有奶茶喝。

受到气候和环境影响,北疆高寒,少蔬菜。食品以奶肉为主,缺乏维生素和蔬果中的天然营养,每天吃肉喝奶,更需要去腻消食的饮料“刮油”。

西藏的酥油茶和奶盖茶比较像,茶水中加的是酥油。

忽思慧在《饮膳正要》中记载过一种“酥签”,可见酥油茶在元代就有了,“取金字茶的茶末两汤匙,加入适量的酥油一同搅拌均匀后,用白开水冲泡成茶汤即可。”

古代早有酥油,在蒙古人的饮食中地位仅次于马奶。“把浮在牛乳表面的油脂状凝结物取出,放入锅中煎熬炼制,得到的油脂就是酥油。”

蒙古人从牛奶中提取出奶油后,不直接在奶油里放盐,而是通过长时间的熬煮脱去水分,收藏在用羊胃制成的皮囊里,方便随时取食。

藏区主食肉奶、糍粑,牧民以放牧和种旱地作物为主。茶叶也是藏区居民补充维生素的主要来源。

根据官方数据,西藏的年人均茶叶消费量达15千克左右,在全国各省、区之间排名最高。

藏族有的喜欢喝清茶,有的喝奶茶,但喝得最多的还是酥油茶。

蒙古族牧民更习惯咸奶茶,把茶、牛奶和盐一起煮。

蒙古煮咸奶茶用的多是青砖茶和黑砖茶,用铁锅烹煮,这一点与藏族酥油茶和维族煮奶茶时用茶壶的方法不同。(他们用铝制茶壶)

这些地区的奶茶都要“煮”,而不是泡。

高原地区气压低,开水不到100℃,水不够热。所以选砖茶,质地紧实耐煮,茶汁浓厚可以和奶香互抵,煮出来的奶茶味涩奶浓但不腻。

古人和边疆牧民们对奶茶的热爱不亚于我们,对他们来说,煮奶茶、喝奶茶已经成为一种习俗和礼节。

据说蒙古族姑娘出嫁,新娘得煮得一手好的咸奶茶才能显得家教有方。

可见煮奶茶、咸奶茶、酥油茶也一样蛊惑了西北牧民,那它们满足了牧民的什么?心理需求还是甜蜜口感?

也都不是。

所有能传承千年的饮食文化,都与居住环境和身体需要有关。

边陲地区对奶茶的依赖,最重要的一点是身体需要通过它消食解腻补充维生素。

不过随着人类文明的演进,现代交通便利物流发达,已经没有多少人缺少维生素或者其他营养,人们更想要一种美食入口的愉悦感。

根据愉悦科学的研究,不同形式的愉悦有不同的大脑活动模式,这些大脑活动会紧密的重叠在一起。

而随着人类演化以及文化在人类脑中留下的印记,甜味,可以成为快乐本身。


为什么奶茶可以带给你愉悦感?

从多年来的研究结果看,人类的愉悦感连接着内脏和大脑更高等的功能。

在威廉·詹姆斯的年代,科学家们还不知道多巴胺这种脑内化学物质。多巴胺是一种神经递质,神经递质是人类一切活动的关键,包括动作和情绪。

大脑借由如多巴胺神经递质传递信息,触发神经元。神经元再对很多种不同的内啡肽产生反应,这时候大脑中的众多系统互相作用,最终表现为你的愉悦感。

大脑中有一个愉悦感的奖励区域,这个区域的活动和嗅觉机制和体内化学反应有关。

在一定程度上,一个人闻到香味的感觉和吃到美味其实差不多,而且都和愉悦挂钩。

在生理上,奶茶可以刺激欲望,与其中的糖有很大关系。

当我们吃到甜食时,会表现出开心,这是大脑内部深处的某些神经元产生了多种兴奋激素的结果。

糖可以给生物的单纯愉悦,因为它的能量极大。糖几乎是地球食物链的基础:糖分子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产物,因为含有太阳的能量,可以成为所有生物的能量来源。

当作用到人类身上,或者作用到动物身上,糖的作用效果和两种内啡肽类似:一种是食欲肽(orexin),另外一种是大麻素(anandamine)。

食欲肽是种比较少见的物质,它与食欲、兴奋和情绪有关。大麻素不仅在愉悦中占有一席之地,在痛楚、记忆和更高的思维过程中也有作用。

食欲肽和大麻素可以分别激发鸦片类物质受体和大麻素受体,这两者会对海洛因和大麻产生反应。造成生理成瘾。

糖和这二者的作用类似,也会致瘾。

如上文所说,糖分子是光合作用的产物,几乎所有生物都要依靠它生存。生物喜欢糖这种欲望的原始程度或许始于单细胞生物,比性爱还要早。

曾经因为生理构造不同和糖的难得,早期人类对糖的欲望是一种求生和快乐。

但在人类文明进化后,随处可见的糖和没有消除的原始欲望产生了矛盾。

过度摄取糖将会扰乱正常的欲求、喜好和学习节奏。至今为止,人们仍然不知道该怎么面对糖过多的问题,更不用提解决问题。

演化后的人类身体习惯吃保持脑部活动和身体灵活运作的食物。

由于胃的容量有限,内脏和大脑会不断沟通,以此保持体内营养平衡,反馈给大脑“有没有吃够”。

饥饿的时候,强效激素会激发大脑中对多巴胺敏感的部位,然后寻找食物进食。进食的第一刻最饿,满足感也会在此时达到巅峰,然后随着需求慢慢被填平而降低。

如果持续、过量的摄取糖分,内脏的会开始自我怀疑,给出错误的反馈:果糖会提高胃里饥饿素的浓度,这种激素会刺激饥饿感。所以越吃糖,越想吃更多糖。

当我们的身体无法承受过剩的能量,总会引发很多问题。大量工业化制糖引发了一系列失配性疾病: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

毕竟人类进化最多的是脑子,不是把身体改造成超级赛亚人。

好在,我们已经发现了糖的潜在影响,也逐渐意识到了糖的危害。断糖饮食越来越流行,对碳水化合物的认知也更清晰。

虽然...各种饮料和奶茶的市场不减反增。

毕竟是征服地球的物种啊!我们爱的就是这种征服和放肆。

但如果身体有糖尿病前兆、内脏脂肪过多,或者肥胖者,还是建议你尽量减少糖分摄取(包括超市里大部分的食物饮料)。

奶茶不加糖解决不了这个问题。


蛊惑需要目的和想象

奶茶为什么要蛊惑你?因为有人想让你着迷,然后付钱。

上帝之手在召唤。

奶茶从开端到市场化完全是两个路径。

很显然,能让全世界为之痴迷的不是蒙古咸奶茶,而是珍珠奶茶、奶茶三兄弟、乌龙芝士奶盖、熊猫芝士奶盖、抹茶奶盖…bulabulabula….

奶茶懂人心,懂营销,懂味道,也懂故事。

商业化奶茶也是经过进化的,这种进化从味觉到视觉再到嘴唇触觉,还有广告包装和营销策略,随时冲击各种感官。连周杰伦接了奶茶广告后都一发不可收拾。

珍珠奶茶的确开创了一种形式,可以在饮料里加上软糯的甜品丸子。

在1990年代珍珠奶茶在台湾崛起之后,食品业在“珍珠”上下了不少功夫。现在不止可以加珍珠,还可以加椰果、布丁、红豆。

其实除了珍珠奶茶,台湾人也做大了手冲咖啡。我猜想肯定也有人试过往咖啡里加甜品丸子,但咖啡很苦,加上甜品丸子不好喝。

奶茶店老板为了饮料好卖,开创新饮料很正常。把珍珠奶茶发展为商机与文化,把奶茶推向世界市场,台湾奶茶业有不小的功劳。

不过奶茶的形式越来越多,好像又开始走向最初的形式。

2015年喜茶开业后,奶茶的席卷趋势更猛烈了。

2017年有报告预估,综合茶饮销售额大约472亿元,潜在市场规模400~500亿元。有意思的是,喜茶对年轻人主打健康。

或许以前,年轻人第一口奶茶从吸管滑入口腔,脑子里开始有一个声音强调:“我要的就是这种放纵。”鲜泡茶出现后,脑海里的声音变成了“这是一杯可以喝的奶茶”。

不评价营销与包装,以喜茶为代表新开创的奶盖茶和港式奶茶、台湾奶茶最大的不同是:不用奶茶粉+奶精+果糖浆了。

就是鲜泡茶+牛奶盖。原料的简单搭配,倒是恢复了奶茶的本色模样。

西藏的酥油茶和奶盖茶很像,只是奶泡没那么精致。

我个人是希望奶茶可以越来越回归本质,走向淳朴茶香和香浓牛奶的简单路子。

或许有人更憧憬奶茶别的样子,那就看你的脑洞能不能预估商机了。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