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原创者交流圈

政府政策如何才能促进创新创意经济高质量发展呢?

2018-05-09  本文已影响16人  老卢庸观

新时代,经济中高速增长,为高质量发展营造了空间。

互联网及其引发的数字经济浪潮,也为创新创意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平台、想象空间。

政府政策怎样促进创新创意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成为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客观讲,极端假设下,即使没有政府的介入,创新创意经济也会发展起来的。牛顿那句名言“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在不经意之间透露出了创新创意发展的秘诀——有积累的强关联

大量经验的积累和思考,与偶然的强关联结合起来,就会产生创新创意的思想火花,导致重大创新创意的出现。你可以把这理解为技术的逻辑。

甚至最近有本书《伟大创意的产生》中,认为创新创意其实就是诸多想法经验和观点拼凑叠加在一起后因为强关联而出现的。

既然如此,那么企业为创新创意主体的大环境下,政府政策能做些什么事,推动创新创意经济高质量发展呢?

按照近年政府对电子商务、网约车、共享单车等数字经济发展所采取的政策举措看,有几点经验值得拿出来,与大家品味一番。

一是在创新创意经济萌芽、初步发展阶段,政府产业政策采取了一种契合自由市场经济的做法,“不作为”,站在一旁观察、调研和把握特征规律。这种政策“不作为”的好处显而易见。那就是可以让新生事物有一个宽松的政策环境,不至于刚萌芽出生就被干掉,或胎死腹中。在这种政策导向下,国内企业的创新激情被点燃,并引发了海内外诸多资本的关注关切,形成了一批又一批所谓猪都能被吹上天的“投资风口”。

二是在创新创意经济进入白热化竞争阶段的时候,政府政策开始介入,从严规范产业行业发展,避免恶性竞争、无序发展带来的负面社会影响出现。一般而言,政府政策介入的顺序大多是中央政府及行业主管职能部门出台全国性政策,各地按照创新创意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对接中央随后出台地方政策,实施大原则统一、小条款差异的政策约束。在这方面,有些地方政策的开放度、包容性还不是很好,地方行业保护主义的色彩还没有完全褪去,还需进一步观察和改进。但总体上,政府政策的介入,的确发挥出了规范行业发展、监管行业服务质量和安全等积极作用。

三是在创新创意经济发展好的地区,政府政策开始围绕新经济发展重点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比如围绕数字经济强化带宽、数据中心、云计算中心等建设;开始整合省内科技部门、高校、企业和园区要素资源,强化基础研究、学科建设和科研成果转化机制,为创新创意经济提供智力、科研与经费支撑。这些政策,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制约创新创意经济发展的基础设施硬件问题和基础研究软件问题,为新经济的发展注入了蓬勃向上的力量。

总体看,政府政策,为新经济发展提供了宽松发展环境、行业规范发展保障和必要的软硬件基础设施、基础研究支持,使得这一轮“互联网+”创新创意经济表现出强劲发展、风口不断、欣欣向荣的美好趋势。

这其中,政府政策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功不可没。

从国内产业政策变化趋势看,目前不少地方正由以往有限资源环境下集中优势资源重点发展几个产业的政策向竞争性产业政策转变,通过构筑开放竞争型经济体系,加快新旧动能的深度转换,让区域经济在爬坡过坎中实现高质量发展。

上一轮新经济发展政策到了一个需要升级换代的时刻了。

该宽松的要宽松,该出手规范的要及时规范,该强化的基础设施、基础研究和产学研创新机制要进一步强化。同时,通过简政放权和互联网政务改革降低企业准入准营制度性成本,丰富创新主体数量规模,还得继续加油干,不放松;更重要的是尽快建立一个有法治保障的开放竞争经济体系,主动融入全球化、信息化平台经济大势,协调集聚全球要素,为企业创新创意发展提供必要、大量、多元的丰富素材——思想、观点、技术、装备、文化等。

这与之前国家搞的沿海、沿江、沿边、沿路、沿轴局部性行政区域开放,大不相同,是一个致力于建立统一法治市场经济的开放经济体系。改革开放四十年,国家走到了一个全面深入开放发展的法治新时代。

鼓励地方差异有序发展、协作竞争,充分发挥法治保护私有合法财产、知识产权的作用,尽力逐步扫除一切阻碍市场发挥资源配置作用的坛坛罐罐,建立统一的法治市场体系,为创新创意发展肃清障碍、打扫灰尘、营造环境,是升级的重点所在。

谁干的早,干的好,走到了前列,就会在政策普惠的年代拥有一段政策竞争优势的美好时光,把握先机,为区域经济只争朝夕的迅速崛起、换道超车提供强大助力。

如此,政府政策才算在高质量发展中发挥好了催化剂作用。

(完结)

封面图片来自网络。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