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认知发展理论了解青春期孩子

2021-03-11  本文已影响0人  季夏微澜
女儿的气球

近代著名儿童心理学家让·皮亚杰提出人的认知发展过程经历四个不同的阶段:

1.感知运动阶段(出生到大约2岁)

2.前运算阶段(大约2~7岁)

3.具体运算阶段(大约7~11岁)

4.形式运算阶段(大约11岁之后)

青春期刚刚进入形式运算阶段,所谓形式运算就是针对思想的智力活动。因此,获得形式运算能力的青少年可以在头脑中逻辑性的思考那些不能看到、听到、尝到、闻到和摸到的思想。换句话说,形式运算思维比具体运算思维更具有假定性和抽象性,采取更系统、科学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美国心理学家戴维·爱儿金德提出形式运算思维也会导致青少年自我中心——难以区分自己与他人的思想和感觉。艾尔金德确定了青少年自我中心的两种类型:假想观众和个人神话。

假想观众混淆了自己和那些假想的观众对自己行为的看法。一个青少年期女孩在聚会上把饮料溅到衣服上,她会感觉非常不自然:“他们一定都在想我太冒失了,我真希望有个洞可以钻进去!”她以为屋子里的所有人都像她一样关注这个失误。或者一个青少年期的男孩可能为了准备一次约会而在镜子前面花费几个小时,然后他是如此专注地想象即将到来的约会,以至于几乎没有注意到女孩,“我说的话她是否感兴趣?她看起来有点无聊,她有没有注意到我的粉刺?”当然,女孩也同样在关注自己如何在观众面前的表现。

青少年自我中心的第二种形式是个人神话——认为自己和自己的想法、感觉是独特的。如果假想观众是不能区分自我和他人,那么个人神话就是过于区分自我和他人。因此青少年往往认为自己经历的某一种情感是无人能比的,没有人,至少没有一个家长可以理解他们极度的痛苦。个人神话可能会导致青少年认为适用于别人的规则对他们并不适用,因此他们会认为自己不系安全带而在高速路上加速行驶或酒后驾车时,自己不会受伤。研究表明,青少年自我中心的高分数与危险的行为有关。

事实上,与假想观众有关的自我意识和与个人神话有关的特殊感都在青少年早期最明显,到高中时有所下降。尽管如此,青少年与父母关系的不协调会使他们变得关注自我和缺乏自信,这就导致自我中心可能会持续下来,甚至更大一些的青少年还会有这种现象。

作为父母了解青少年自我中心的两种类型,可以更加有助于我们理解青春期孩子的一些行为及心理特征,让我们对孩子多一些理解和包容,进行正确的引导和沟通,更好的构建一个和谐的亲子关系,为青春期孩子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参考书目《生命全程发展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