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如何搞?

搬开拦路石 力推乡村振兴

2018-05-03  本文已影响0人  2dcbb77d11ea

冯骥才先生说,古村落是中华文明最后的压箱石。他还警告人们:传统村落不是提款机,而是压在我们头上的大石头。此言甚是,古村落保护利用得好,是可以变成乡村振兴中最闪亮的明珠的,但如只是功利急于求成地指望通过旅游的名义发大财,那么,就会成为压得人们喘不过气来的大石头,因为,当中有太多的问题需要解决了。

由古村落的石头说开,乡村振兴中,也有若干沉重的拦路石需要我们费力去搬开,最重的是:地、钱、人。

“钱”“地”“人”是乡村振兴的关键要素,也是难点所在。农村本就“贫血”“失血”“缺血”,城市还不断地对其“抽血”。

乡村振兴需要海量的真金白银投入。那么,“钱”在哪?

一是政府投入“四两拨千金”。政府投入主要用于公共基础建设和产业扶持,以此改善农村发展条件和人居环境。为此要注意:①财政支农资金的规整和规范,解决“多龙治农”问题,做到一个“总开关”进出。②公开公正透明,防止变成“关系项目”“关系资金”,既要锦上添花扶强抓示范造样板,更要雪中送碳扶弱小,避免“项目化”竞争下的“马太效应”和村级过度负债问题。③既要防止撒糊椒面,又要防止厚此薄彼。

二是大力发展农村普惠金融。农村金融要回归本原,实践中,一要解决抵押难、担保难问题。为此,要与农村土地等“资产化”改革结合起来。二要防止“贷款陷井”,避免形成新的“资本型”贫困。最好的办法是能人带动型,对于多数农民来说入伙跟着干是最保险的。三是工商资本进入。田园综合体、公司制的尝试可以深化,但是,要有准入的门槛和规范的制度;要防止新的圈地运动和旅游地产,防止工商资本与村级组织“三合一”怪胎,以免变成工商资本对农民的又一次强势掠夺。

“地”如何活起来?农村产业要发展,土地是核心的资源要素,必须让其真正流动起来,变成资产、资本。目前的情况是:流转难、变现难和同地不同价。出路是深化土地制度改革,切实做到同地同价,让农民在土地征收中获得足够的收益;通过承包地、宅基地、林地“三权”分置改革,加速流转,推动适度规模经营;深化集体资产(包括闲量的)股份制改革,壮大集体经济。

“人”如何解决?乡村振兴,关键在人。一是“育”。大力发展农村教育,培养一大批懂农业、爱农村、会管理、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壮大经纪人、经理人、乡村工匠、文化能人、非遗传人等“乡土专家”队伍。二是“下”。下建立激励人才下山的体制机制。支持党政干部、企业家、专家学者、医生老师、规划师、建筑师、律师、技术人才,通过担任志愿者或指导员、兼职、挂职、包项目、行医办学、扶贫助困等服务农村,探索建立产业+团队+项目+基地的产学研联盟共同体。三是“回”。建立一种制度体系、组织框架和政策体系,整合各种外在力量,动员怀有浓浓乡情的各路乡贤,以各种方式支持家乡发展和乡村治里。从实践层面看,当下最需破题的是如何让乡贤们回得去留得住。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