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见和督促
大宝发烧后来感冒,有一个星期时间。中间也有玩手机,所以前两天大石把他的手机拿起来了。
因为他说昨晚定闹钟,今早上参加晨会,所以昨晚大石又给他了。
早上他六点多点就起来了。
眼见着时间一点点靠近七点钟,开晨会的时间。
我也提醒了两次,“赶紧穿好衣服,喝点水,准备晨会吧。”
但是看不到他要行动的迹象。
于是,我私信老师。希望时间到了,老师能拉他一把。有一周时间的缺席,有点担心他又想退缩。
但是,真实情况是快七点的时候,听到他屋里悉悉索索的声音。然后就是传来了手机里老师同学的声音。
这么多年过去了,终于可以去看着孩子,看见孩子,而不是急切的催促和要求命令了。
另一边是大石还躺在床上。他昨晚上说了要早上陪孩子去锻炼的。这也是像一个穿越时空的问题,又一次放到了我面前。
以前曾经完全忽视这个问题,自己也觉得这是理所当然。然后,是受不了生气。然后是无数次的商量,接着又不做了。然后是想着要有界限感,谁有谁的做法,等他起来再说他的言而无信(有时候能说的上,有时候起来就出门,看不到人家了)
再一次来到了同样的情境面前,我想让他更加自信,于是我走到床前,推推他,说“你不是早上起来陪孩子跑步的吗?孩子都在参加晨会了,你赶紧起来,开完会了,你们去跑步我做饭。”
“好的,马上起。”
这次真的不一样了。
尽管接下来,因为意见不一致,没跑成步。但是我发现自己第一次以大石为中心,而不是以孩子。
刻意的去支持大石做到自己的承诺,而不是在他失信后再找他。
刻意的把管孩子的机会就给爸爸,他也开始用心交流思考和行动,也听我说的只言片语的建议。
另外还有两个值得欣慰的事。
早饭的时候,大石没喝完粥,剩下些,一边慌着去穿衣服,一遍把粥推到大宝哪里“赏你点粥喝!”
“不许剩饭!大人了还剩饭。”
“我没空了,粥烫。”
“我帮你搅搅,枣可以留给我吃。”
说实话,我是讨厌他跟孩子说话的方式。又不愿意当着孩子面再说他。
“你要说请我帮你把粥喝了,我还不答应呢。还赏我!”真没想到,大宝笑着这样说。
孩子打开了自己,而且敢于对爸爸不对的地方直面反抗,也不生气。
紧接着,大石吃完粥,把枣夹到我碗里“赏你两个枣吃!”嬉皮笑脸。
一边我没注意,一抖,把夹着的花生豆掉了。
“真是受宠若惊呀!”
“看看把你激动的!”
“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上,得之若惊,失之若惊。何谓贵大患若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
我们都大笑。
难得我不把大石的毛病当问题,嫌弃他,想要改变他,而是把这当成笑话。
难得大宝不把爸爸对自己的不尊重,放在心上,压抑自己,甚至生气愤怒,而是理智直白的表达自己。
昨晚,大家一起去吃烧烤,然后带孩子们理发。
大石拿着菜单,又是一通说。
大宝想说话,声音不足以服务员听见,他就转向听不见的爸爸。
我示意了一下,“让孩子自己点吧。”
大石把话语权交给了大宝,他只点了十个羊肉串。
大宝说了几个,小宝想说话。
“谁点谁喜欢吃的吧。”我俩意见一致了。
小宝想吃炒方便面,我看到了,就把馒头片退掉。
昨晚我们第一次在外面吃饭合作这么愉快,因为每个人的意思都得到了重视,而且居然量也刚刚好!
大石开始放下自己的骄傲自大,高高在上,想要操纵一切,让所有人都听他指挥的大男子主义。
而我也不在想着通过告诉他他错了,他是错的来改变他,而是在他承诺后,或者事情的放下,督促他做到。
他更自信,我也更相信他。
再比如,他在饭前说“你表现好了,就把手机给你。表现不好了,就别说了。”
我紧接着说“爸爸的意思是,希望你自律自强,自主。用词可能听起来不太好。”
我心里其实想着说“表现好了,就怎样怎样,这是对待犯人的说法。对于青春期的孩子,是一种伤害自尊。只能激起矛盾。”
但是我咽在了肚子里。
大石低着头,说“反正你看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