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电脑与经济原理的隐秘往事

2020-12-06  本文已影响0人  Xierty

这个标题是模仿最近看的书,《个人电脑之迷幻往事》所造的。

经济学是有关人合作的科学,科学技术是人合作的产物

在每一个科技进步当口,我们也可以窥见人的权衡、选择、协作这些有关经济的力量

也因此,经济思考无处不在

个人电脑之迷幻往事

《个人电脑之迷幻往事》把我们带到了遥远的上世纪六十年代

记者出身的作者,采访当时科技变革与引领社会的风云人物,给出了这一系列观念与科技不断交织地,精彩故事

那么经济原理呢?在这一进程里,它又扮演着什么?

01 恩格尔巴特与他的交易

这本书围绕这一位核心人物展开,一位天才的工程师。道格拉斯恩格尔巴特

来自Engelbart.org

他在1965-1968年创造的计算机框架,可以说是现代个人计算机的直系祖先

多说无用,给大家放几个1968年他的演示画面,就可以明白这一句话的分量了

以下图片来自公众号'网上冲浪纪事'

鼠标的构想直接来源于他 实时显示复制粘贴效果,当时确实是划时代的 1968年的视频聊天&网络直播

感兴趣的同学可以点击这个链接来完整领略一下当时的情景:
https://v.youku.com/v_show/id_XNjQ5MjU5Nzg4


早年的恩格尔巴特一直深陷在目标缺乏的苦恼中,他特别想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来创造重要的东西

在1956年时,他为了得到合适的资助, 走访了很多科技企业,其中一个就是当时主营业务还是示波器的惠普公司

惠普公司两位创始人:比尔休利特和戴维帕卡德.jpg

恩格尔巴特会见了当时惠普的两位创始人,想要得到研究支持。

休利特原先想说服恩格尔巴特来惠普的测试仪器制造部门,不过在和他本人恳谈之后帕卡德建议公司先把恩格尔巴特招进来,如果决定要用他的哪项发明,就向他支付发明的专利使用费。

“在为惠普工作的前半年里你可以自主发布任何东西,不论是你在这6个月里构想出来的还是引进的,都归你所有;但是半年以后,所有的东西就是公司的了。”帕卡德说。

这个主意在恩格尔巴特看来很是公平简单。“成交!”他答道

这句话引发了自己第一个有关经济学的思考,有关于交易的思考

原因在于,以前看到过著名的经济学者谢作诗老师这样去解释有关市场的交易:

交换有多种方式,但只有用价格机制,也就是价高者得得原则来实现交易,才叫市场交易

谢作诗老师进一步解释:

两口子,男主外,女主内,人后共享劳动成果,这是交易,但不是价高者得的市场交易......亲戚们之间是要相互帮助的,你家有事了,我家来帮助,我家有事了,你家又来帮助。这是交易,但肯定不是市场交易......你走到一个生活中我们叫做市场的地方,以为那就是经济学所说的市场,那就大错特错了。这个市场,其实包含了形形色色的交易方式,很多非市场的交易......企业内部确实不是按照价高者得原则在交易,而是按照行政命令的原则在交易

接着,谢作诗老师从这一点引申到了有关权利的认识当中:

不是产权不清晰而有交换,而是并不是完全的不清晰,而是权利有所界定,所以才有交换。是这个国有企业和那个国有企业之间在交换,它们在产权上有一定独立性......表面交换的是物,背后交换的是权利。权利完全不清晰,怎么交换。交换发生了,一定意味着权利有所界定

对于以上的言论,有认同的地方:权利界定与交换的关联。也有迷惑的地方:按照这些言论所传达的思想,并不能很好解释早年恩格尔巴特选择的交易

按照谢作诗老师的思想,他的行为确实是交易:

但是,这个交易没有使用明确价格(在一期间内发明地权利交换另一期间内地另一权利):即使没有明确地,以多少XXX,来换你多少YYY,却也和很多非市场交易不尽相同:

如果按谢作诗老师的思想,市场:

市场是人们不断试错的产物。没有市场的时候,企业只能试错。今天产品卖不出去,它知道定价高了,于是把价格降一点,明天又很快卖完了,它知道定价低了,于是又把价格调高一些。供求相等的均衡价格就是这样试出来的

如此一来,我们现在的价格机制,也是这样试错出来的。原来用交换的物品比例交换作为价格,试错到用一种公认的媒介来标识交易的方式

可是,如果以这样的方式来思考,是不是就意味着在媒介出现之前,市场就不存在呢?

推导媒介出现地试错动力,难道要在以媒介标示价格后,完全不存在吗?

这样子思考,看起来颇为断裂,就像是用生物分类法地方式来研究经济:分门别类来研究经济现象,但不研究一个现象之所以出现的动力

所以,在这里仍然存疑,谢作诗老师说的有关市场交易的定义

(未完待续)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