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自己聊聊
阳光灿烂的午后,一个人呆呆地坐着。打开电脑,右下角弹出一条推送,五月就要过完。突然间就想写些东西。
前段时间,一位感叹“人到中年”的90后引起了人们的共鸣。难道我们真的已经青春不再了么?其实对于青春的年龄界定,我感觉是毫无意义的。就像大家说的那样,青春是一种心态。但是我发现身边的好多年轻人真的已经青春不再,甚至是刚出校门,我们已经遭遇了“中年危机”。
收入少;价值观缺失;工作压力大(甚至是没有工作)。这是压在我们肩上的三座大山。离开校园,我们都各自谋生,同学间的联系渐渐少了,通过朋友圈看到的都TM的假象。过得怎样,只有自己清楚。
有句话是这样的“贫困以及贫困的路径依赖,决定了贫困系统的再生产,最终实现了贫困的代际传递”。也就是说,阶层之间的大门已经关闭。可是,这能算作放弃努力的借口么?
今年我26岁,已经结婚,我不愿自己的老婆因为我一无所有而感到悲哀。
四年后,我30岁。不愿本该退休的妈妈再为我而另谋工作,更不愿该含饴弄孙的爸爸外出打工。
十年后的我,孩子刚上小学。我不愿自己因没钱而不敢带他到迪斯尼去游玩。
可是,生活终究不是图画,不会按着自己想象的样子去发展。
20年前,我刚上小学,那时候没有梦想,在上世纪的农村,孩子们都这样,记着自己有几亩地,在哪里,哪块儿该种玉米,哪块儿该种水稻,这样就行了。
到了10岁,我第一次有偶像这个概念。其实有时候偶像在自己的人生中会扮演很重要的角色,他会潜移默化的影响你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那时候我的偶像是詹天佑,有一次吃午饭,我跟妈妈说“将来要像詹天佑那样,当一个铁路专家,建设自己的祖国”。后来这个梦想是怎样死掉的我都不知道。
上了初中,我迷上了NBA,那时候我想,要是能进入NBA该是多好,名利双收,而且受人尊敬。当然我知道我有这个想法是很可笑的,我也每天都在暗示自己,这不是你可能走的路。这不能算是一个梦想,权且算作一个爱好吧。因为虽然我为之努力过,但它真的是还没开始就已经死了。
上了高中,我看了一本是,具体书名忘了。好像是《荣膺诺贝尔奖的科学家们》。于是我就努力学了一个月的物理,最终这个更不切实际的梦想还是算求了。
大学时候,这是我第一次来到正儿八经的图书馆,这比我踏上篮球场还要激动万分,整个大学时光,我会有至少三分之二的日子都会到图书馆去坐坐。花费我最多时间的因该是“西方哲学”。于是乎,我就梦想能像柏拉图那样影响着人们,至少也要像我国的鲁迅那样。其实到现在这个梦想不能说已经死了。可是我真的要想养活自己,然后再去影响他人。用影响他人来谋生的路子,我也正尝试着,于是,就像现在这样,我成为了一名幼儿园老师。
但是无论我的梦想是死了还是快要死了。我都不会放弃提高自己,因为我不想抱憾终生!
和自己聊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