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采风

乡村采风——阳城县 辽河村

2018-09-16  本文已影响1656人  刘爱国

66岁的张传善,在8月12日不幸走丢,惊动了辽河村,全村人为之牵挂。

老人于六年前不幸患上了脑梗,后引发为痴呆症,且病情不断加重。意识不清的老人在家人不备之时独自出门,顺路走入深山老林。这可怕的后果让家人们都不敢想象。

报警后,当地派出所倾全力四处找寻,寻人告示贴遍了周边四邻。

十天后,张传善老人在土沃乡后马元村可封庄的一片林草中被人发现。后经七个壮劳力轮流背送,艰难行走两个多小时,才将老人从山坡上救出。老人除腿部受轻伤,人还有点消瘦外,其余并无大碍。

让人不解的是,这十天老人是怎么生存下来的,至今都是个谜。因为老人的语言障碍已不能向人们告之曾经发生的一切。

至从老人走丢的那一刻起,最被牵魂的是老人的女儿——张小海。

就是这天,在绿洲公司上班的张小海,请假火速赶回了家。在这个慌乱的家里她成了主角,她一面要安抚老娘,一面还要与一大家人安排找人之事。这十天里她焦虑万分,寝食不安。她总是想着,那些年全家人艰难度日的情景,父亲是主心骨,是大山,是全家人最强大的靠山,他用有力的肩膀挑起了家庭的重担,让一家人走过了那艰难的岁月。如今赶上了好时代,日子一天比一天好,父亲却变成了一个弱者。她暗自下了决心:面前的困难有不论有多大,一定要把老人找回来。

父亲回家的那天,她惊喜若狂,喜极而泣。望着可怜的老人,她没有回厂上班,而是悉心照料着年迈的父亲,尽尽一个当女儿的孝心。

到9月9日这天,张小海精心侍候老人已有二十天了。看着父亲的精神状态又恢复到了原样,那一直纠结的心才算是放了下来。

今天是星期日,明天她就要上班了。与她一同在厂的爱人来接她时,还叫了七个工友,趁休息日大家共同帮助张小海的父母收回了田间的玉米和谷子。

七名工友的到来,划破了这个偏僻山庄的寂静……

别时张小海的爱人还给老人留下了四百元的零花钱……

也就是这一天的下午,孩子们就都回去了。张传善老人的家安静了下来,老两口又回到像往常一样的正常生活。

张传善的老伴是最不容易的,家庭的重担全部落在了她一个人的肩上。

张传善痴呆的听不进任何人的话,他不由自主的一直要往外走,老伴稍不留神他就会径直走向门外。家中女主人既要照看男人,还要下田去收庄稼,她说:不论白天或晚上,都不能消停一下。

这是个强女人,摆在她面前的一切担子,她都责无旁贷要去承受……

56岁的王国占是个善良又命运多舛的人。年轻时因家境贫寒取不上媳妇,一直到39岁时还是孑然一身。为改变命运,他上门入赘。一个四十年岁的人,在那个已有了子女的家庭中,他已不可能有自己的孩子,一个靠力气打工的人,也没有能力再去多养一个孩子。

他无力与现实的命运去抗衡,就这样在这个家庭中也平平稳稳地生活了近十年,不幸的是,在九年前患上了食道癌,还做了手术。在妻子的精心照料下,他度过了那段不寻常的日子。

王国占是个身强力壮的男人,至手术以后再也不像以前那样强壮了,且身体状况也是每况愈下,他非常感谢与他生活多年的女人所给予他的一切关照。为了不拖累这个家庭,去年他主动提出了离婚,与那个女人平平稳稳地离了婚。

故土难离,落叶归根。他安心地回到了村里,与83岁的老父亲相依为命的一同生活着,虽说生活的平常平淡,可也安逸的平稳平静。靠着农村的养老金,靠着耕种的一些土地,他们就这样随心所欲地生活着……

张恒亮养了十五窝土蜜蜂,共收获蜜二百余斤。

这是个老实巴交的农民,不懂营销,也不会走街串巷去售卖蜂蜜。他凭着诚实诚信,凭着多年养蜂的名气,25元一斤的土蜂蜜已被零星的顾客上门全部购走,他的蜂蜜从无存货。

养蜂相比养殖,投入不大,收益不少,操作起来也比较简单。但养蜂还是要讲一些技术的,张恒亮是个肯钻研的人,这些都成就了他的养蜂业,并获得了利益。

王海继种植了八亩桑园,又修建了一个占地四分的养蚕大棚,一年能收入两万余元。他说,相比种地,收益要高一些。

这天他正在喂蚕,再过七天这些秋蚕就要成茧了。王海继说:一年可养蚕四季,分别是春蚕、夏蚕、秋蚕和晚秋蚕……

以下是来自村中的影像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