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山隔海有来期

2017-04-01  本文已影响37人  Yang小羊

忘了有多久没有码字了。所以啊,变懒真是一件容易的事呐。

应某娜的两次提醒,我觉得还是写点东西吧。

可是,我好像也没什么故事要讲,因为讲故事的人已经不是我了,可你还没能讲一段故事给我听。

在朋友圈看到本科一个温文尔雅的老师发了一条朋友圈,她记录着这样一句话:静谧的夜晚,校园歌手的歌声打动了每个人。

是赵雷那首《成都》。

我不禁打开QQ音乐单曲了这首歌一整晚:让我掉下眼泪的 /不止昨夜的酒/让我依依不舍的 /不止你的温柔 /余路还要走多久/你攥着我的手/……

还是无法抵抗这种民谣音,能唱出这首歌的每一个少年,我都要相信他是深情的,而且是那种让你感动的深情。

就像如我喜欢薛之谦一样,我讲不出什么惊天动地的原因,只是因为感动。他说过:“那是我自己心里的世界,我不愿让人看”他说:“我从头到尾都没觉得我心理健康过,要不然我就写不出这么多的情歌,要不然我就不会抑郁。”有些东西我们总是想要埋藏起来,那是一种不想被人看到的伤。就比如,我们可能认识许久的朋友,我还是仍没了解她心里的每一份喜怒哀乐,就比如,你或许和我相识了这么多年,却依旧没法理解我在说什么,或许你和我相识了这么多年,却依旧没法和我同时看懂一部电影。这其实和我在影院看电影时一样,当我觉得某一句话我很感动时,却听到了前排同时观影人的笑声。是啊,这世上,总是有一些人不会和我们在同一旋律上,这也是构成世界多彩的原因吧。

这世上也总是会有可爱的人和你一起。

“小时候我以为孤独是暑假时找不到玩伴,长大后我以为孤独是情人节没收到一朵玫瑰,现在发现,其实孤独是连愚人节都没人骗你。”

长大是件可怕的事情,不过长大又是一件很温暖的事情。可遗憾的是,我们大多数人的长大是伴随着一些兴趣的失去,再小几岁的时候,我们是多容易就会要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呀,我们甚至觉得自己对周围的一切充满了好奇,可是我们渐渐长大后,却再难去表达自己的感情,或开心或难过,甚至开始变得恐惧去认识新的朋友,甚至不喜欢一个人出去走走。我们是怎么了呢?那些长大后的温暖呢?我们怎么忘了去感动呢?

前几天大学同学T又提高了归属感这个词。我好像开始对这个归属感有了一点点感触。T说:我总觉得这个地方好像不是家,我觉得我以后应该要和一群说东北话的人在一起。

e“我也不知道,我以前也没有归属感的这个观念,我上大学的时候都没有,现在毕业了来到我现在待的地方我觉得就没有归属感。”

我问T为什么你们都有在提到归属感?

“这个就跟感情似的,你没法解释,你的心里就觉得像是少点什么一样”T这样解释给我说。

“有些人可能不一样的,有些人可能就喜欢待在大城市甚至是国外,我就喜欢回家。”

回家。T这样说的时候我觉得有些感动。我又有些觉得他是个缺乏安全感的少年,他觉得自己所处的环境没有归属感,也好像是再开心的事他都无法真真切切的开心到心底。

这可能就是一种场所理论吧,场所依恋是人与具体环境发生的一种积极的情感联系,人们想要与这一环境保持长久且亲密的关系,场所认同水平越高,人们对环境的态度就越积极。人们与环境建立起积极的情感联结和认同,会促使人们与环境建立起更加积极的态度和行为关系。显然,T是一种消极的情感联系,大概只有在有归属感的地方他才会觉得是一种积极的状态,才会觉得说我回家了,那种安全感只有在积极的情感联系中才可以产生。

希望所有奋斗的少年们都最终获得自己的归属感,希望所有坚强的姑娘们也可以在有归属感的环境中生活,学习,工作。

还有啊,就是要学着做一个有趣的人,将所有你觉得无趣的东西变成自己的游乐场,会哭会笑会感动会坚强。

没有地方是到不了的那么远,毕竟,隔山隔海终有来期。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