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天畅游】于来油画作品赏析
二哥一家 120x100 2016
艺术
心语
于来借鉴西方立体派的手法,打破了绘画的时空观念,运用传统民间艺术的形象符号重组了一个想象的空间,完美地表达了他的感受和他心中的黄土高原。这些画面在情理之中又在现实之外,那些貌似不可能的组合,靠情感、情趣这些“粘合剂”,有机地接合在一起,耐人寻味、引人深思,让人心悦。
于来老师简历
于来,男,1972年6月生于中国山东威海。1992年考入山东省曲阜师范大学美术系,1996年毕业于该系油画专业。2005年—2006年在中央美术学院徐悲鸿画室研修油画专业,2006年—2007年进修于中国艺术研究院油画创作班。现为威海画院专职画家。
作品获奖情况:
2012年油画作品《听老辈说》入选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85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暨第12届全军美术作品展”。
2012年油画作品《黄土的召唤》入选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美丽家园•魅力新疆”第七届中国西部大地情——中国画、油画作品展。
2013年油画作品《印象黄土高原》入选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首届朝圣敦煌全国美术作品展。
油画作品《又见厚土》入选2013年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全国油画作品展。
2013年油画作品《家》获第二届北京油画学会作品展优秀奖。
2014年油画作品《厚土气质》入选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塞上明珠·美丽宁夏”第八届中国西部大地情中国画、油画作品展,(北京国家军事博物馆)。
2016年油画作品《海之红礁》入选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北京国家博物馆)。
2016年油画作品《海之红礁》入选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览嘉兴巡展暨第四届“红船颂”全国美术活动(浙江嘉兴市南湖革命纪念馆)。
2016年油画作品《小石岛码头》入选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吴冠中艺术馆全国油画作品展”(江西宜昌吴冠中艺术馆)。
2017年油画作品《海之岸》获得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中国(南昌)军事美术作品展入会资格奖(江西省美术馆)。
2017年油画作品《不老山河》入选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壮美内蒙古 亮丽风景线——第十届中国西部大地情中国画、油画作品展(内蒙包头)。
参展情况如下:
2005年在威海举办于来、吕嫘美术作品联展(威海博物馆)。
2006年7月在北京举办联展(徐悲鸿纪念馆)。
2007年6月在北京举办联展(炎黄艺术馆)。
2007年9月在北京举办联展(798艺术区)。
2007年11月在北京举办联展(观音堂画廊)。
2008年3月在美国纽约举办联展,主题是“今日北京”。
2008年8月在北京举办联展,主题是《十个触角》。
2008年9月在北京举办联展(韩燕画廊)。
2008年10月在杭州举办联展(杭州美术馆)。
2014年在山东乳山,“乡情印记--于来油画作品展”。
2014年在烟台画院美术馆,“中国油画名家邀请展”。
2016年6月在德国埃尔克伦茨联展。
2016年5月在韩国仁川、首尔“威海风景油画美术联展”。
2016年6月在韩国首尔“山东文化周”系列活动之“美丽威海”美术作品展。
2017年9月在威海荣成天鹅湖美术馆举办“于来油画展”。
其多幅作品发表于《中国美术》、《中国油画》等期刊杂志。
论文《消解写生与创作的边界》发表于2017年《中国油画》第三期。
信天畅游(节选)
——读于来近作
文/姚永(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油画院教授)
于来,身高体大,为人宽厚,平日不多话,是典型的山东大汉。我与他认识较早,始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他上大学的时候。大学毕业后,于来先在教育系统工作,后调到威海画院,从事专职绘画创作。继而他又到北京徐悲鸿画院和中国艺术研究院油画创作研究室进修,那时我们俩又有过一段交往。于来的绘画基本功扎实,造型方正有力,色彩浓郁,笔触粗犷,很有几分表现主义的画风,我对他绘画方面的认识基本上停留在那个阶段。后来听说他每年坚持到中国的西北部写生、创作,画了很多作品,但我一直没有见到。这次见到新作,我眼前一亮,心情为之振奋,重现唤起了我内心早已遗忘的两个字——感动。于来的这批作品和当下画坛流行的样式不同:新鲜、生猛、有想法、有角度、有内涵、有情、有趣,令人回味。
走西口 120x150 2017
艺术家的成长离不开他所处的环境,梳理一下当今的学术环境或许能更好地解读于来的作品。当今画坛有两种现象很引人关注:一是对画面形式意味的追求,二是写生、写意之风的兴起。
七个小矮人 100x120 2017
绘画形式意味的提出,始于西方的现代主义,是针对注重写实的学院派和主题性绘画的。它关注绘画的本体语言,提倡艺术自律性,研究造型色彩的规律和表现意味。从塞尚起,又经过后印象派、野兽派、立体派等,至今在西方已形成一套较完善的规律。而在中国,情况有所不同。由于历史的原因,改革开放前,主题性绘画一直占主导地位,对现代主义绘画和绘画中的形式并不公开提倡。改革开放后,吴冠中撰文谈绘画形式美的重要性,引起讨论。后经众多艺术家几十年的学习,逐渐为画界和大众接受,对形式美的学习繁荣丰富了原有的绘画形式。但是,我们也要看到任何事情都有它的两面性。现代主义的形式语言也有一套规律,如:点、线、面的组合,构成关系等。这些东西一旦形成套路后,会形成流行模式,以至于当前出现了一些形式空泛、内容苍白的作品。
忙 100x120 2017
油画界的写意之说是相对于写实而言的,其中不乏有想建立中国油画的深层考量。中国的油画家学习油画要付出双倍的努力。首先要面对西方的油画传统,还要面对中国的传统文化,也要面对现实生活。怎样画出中国人的油画?这是中国油画界必须要面对的一个命题。自上世纪二、三十年代起,老一辈艺术家就自发开始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中国的传统文化积淀深厚,在绘画上有着精辟的论述,如“以意写形,形不周而意全”、“笔断意连”等,这些都给当代油画家以启发。但是怎样将中西文化融会贯通,创作出具有中国风貌的油画是需要我们认真研究并不断努力的。现在有一种现象,简单地将油画和中国画两种画法拼凑在一起,拿油画材料去画中国画,或是以中国写意的名义乱画、胡画,难免会流于粗浅、庸俗。
花开季节 100x100 2017
于来显然对这两种现象都有所察觉并做过较深层次的思考,进而选择了他现在的创作方向。在绘画形式感方面,于来在笔记中写到,“在描绘物象时,我追求有意味的形式,形式之有意味,是因为形式后面隐藏着形象的终极实在。这样一来,作品既是自然风景,又有文化内涵,是自然风景与文化元素的共存体。由于在写生过程中,我带有强烈的创作意识,已不是简单地关注具象的风物,而是对蕴含于其中的文化情有独钟。这种文化就是我所要表现的本质内核,哪怕是一块淳朴的厚土,一段残缺的古城墙抑或是一排沉睡的老窑洞,我都会赋予他们人格般的生命力,诉说着他们曾经或喜悦或悲伤的故事,从而使自己的作品达到耐人寻味、引人思考的境地”。由此我们可以明确地看出,于来对当今绘画流行形式的不满足和他要努力的方向。
走西口系列 100x150 2017
关于写意油画,于来认为,写意来源于中国的传统文化,他想创作出既有西方油画的本源特征,又带有强烈的中国油画应有的民族特点的油画作品。作品既有一定的装饰意味但又不同于西方油画里的装饰性,是建立在中国传统艺术根基之上的装饰意味,那些深深根植于中国传统艺术之上的根系,像皮影、剪纸、民歌、彩塑、毛驴、京剧人物等都为他的油画创作提供了丰厚的艺术营养。
秋耕 100x120 2017
从以上的叙述中可以看出,于来对待艺术是认真的、严肃的,他的创作不是一时的心血来潮,而是深思熟虑的结果。
数牛 120x100 2017
溜马马 100x100 2017
盼 100x150 2017
二驴 100x100 2017
放驴 100x100 2017
厚土娃娃 100x100 2017
老八 120x100 2017
吃饭 100x100 2017
新走西口系列忙驴 100x100 2017
西口古道 100x100 2017
户对 100x100 2017
望风 100x100 2017
新走西口系列故事 100x100 2017
新走西口系列全体村民 100x100 2017
雪后 100x100 2017
新走西口系列戏春秋 100x100 2017
羊娃 100x100 2017
厚土留音 100x100 2017
闹 100x100 2017
海之红礁 160x200 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