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节,对比中西爱情神话,就喜欢看丘比特拿箭射人的那副傻样

2019-08-07  本文已影响0人  山家往事

关于爱情神话传说,中西方都有很多,西方以丘比特为首,中国的很多,牛郎织女算是一个代表。

每年2月14日,是西方人的情人节,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更不知出于何种心理,七夕节,被那么一小撮人生生给弄成了中国版的情人节。

 先不说“情人”这两个字是如何隔应人,单就文化层面来对比,用七夕节对情人节,说是有辱斯文,毫不为过。

就这两个爱情神话,下面我们来简单的做一下对比。

一、西方简单粗暴,中国唯美曲折

西方和丘比特有关系的神话很多,甚至很多星座就是丘比特射出来的。我们以阿波罗为例。这哥儿们射杀了迫害他母亲的巨蟒皮同,于是江湖人称银弓大神。女神维纳斯的儿子丘比特也是整天拿着弓箭到处晃荡,或许是同行相轻的缘故,阿波罗就对他说了,弓箭是很危险的,你个小屁孩,整天拿着它瞎招呼什么?

 大凡神仙,谁还没个脾气?被人这么一说,丘比特就不高兴了,瞅准机会,对着阿波罗就是一支金箭!大神恋爱了!此时整好河神的女儿达芙妮路过此处,阿波罗看人家漂亮,就一见钟情了。可是,熊孩子就是熊孩子,丘比特又对着达芙妮射了一只铅箭!这铅箭,就是让人憎恶爱情的。

阿波罗和达芙妮两个人都锲而不舍,一个是追,一个是逃。小姑娘毕竟跑不过大叔,最后变成了月桂树,死活就是不同意在一起。

 阿波罗可不管这些,把枝叶扯下来编了草帽,把树枝坎了制成竖琴,连花都不放过,贴到了自己弓箭上,哥儿们,你和人家这是多大仇多大怨呀,人家化成了月桂还不放过。

这么看来,丘比特射出去的这支箭,更像是一剂兴奋剂!它硬生生的把两个本来没有瓜葛的人捏合到了一块儿。想要你成你就成,只需一副药。这意境,怎么和《天龙八部》里面的段誉和木婉清在石屋里被人下了兴奋药如此相像?

再来看看咱们牛郎织女的故事。

 其实,牛郎织女的版本很多,但这里面大同小异。一个说法是,有头老牛告诉牛郎,村子里来了几个姑娘,正在坑里洗澡,你去把那件红色的衣服偷过来,她就是你媳妇了。可怜王母娘娘这九个女儿,都是这样被人“威胁”成婚的哈。这要放在现在,妥妥的耍流氓!

就这样,九姑娘织女就和牛郎结婚生子了,天庭知道这事儿后,马上派天兵天将请“请”织女上天,牛郎怎么可能就此放弃,在后面紧追不舍,快追上的时候,王母娘娘拿出金簪划了一道银河将他们分开,准许他们每年见一次面,丈母娘已经是大发慈悲了,毕竟,地上一年,天上也只不过是一天而已,天天见面还想咋样?再说,织女也挺忙的,天庭离了她,都没衣服穿了。

 可见,咱们的故事涉及到了很多人,还有很多礼法,丈母娘、老天爷再到当事人。天时地利人和,全都有了,这是一个体系,不仅仅是吃了一副药,两个人就可以在一起那么简单。西方神话简单到多设置一个角色都是浪费。

二、西方缺乏广度,中国参与人多

丘比特射出这两箭后,剩下的,就是当事男女自己的事了,就现实情况来看,西方人在大多数情况下,结婚也确实就是两个人的事。

 可是中国就不一样了,丈母娘就是一大难关,你看王母娘娘多难对付?外加七大姑八大姨,简直不要太热闹了。

还有一个值得一提的是,七夕节,真的不是热恋中男女的节日,而是男女老幼都可以参与的。小姑娘参与,可以祈求自己手巧;学子参与,祈愿自己夺魁;父母参与,感谢“七娘妈”护佑自己孩子长到少年......种种活动不一而足。

三、西方缺乏深度,中国自成体系

东西方爱情神话,都可以单独拿出来作为一段故事,这是共通点,但是中国神话涉及的宽度和深度是西方所不及的。

 比如说,丘比特的箭什么材质?什么样的?什么特性?这些都无法找到,但这些在中国都不是事。举个例子,《西游记》中猪八戒的铁耙,都是有来历的!是谁打造的,都交代的一清二楚,真正的“物勒其名”。

我们的牛郎织女怎么来的呢?

在古代,我们的星象学非常发达,“牵牛”、“织女”都是包含在古人所定义的星宿体系之内,随着时间推移,人们对这种自然星象的崇拜逐步加深,对“牛郎织女”也赋予了更多的想象和意义,后来,七月七日定为佢诞辰,再后来,经过长时间的演化,牛郎织女又多了一层爱情的意义。

结束语

西方人为雕饰明显,就像是一株假花,中国则是一种水到渠成的现象,先是有客观存在,然后以这个为载体,开枝散叶。从生物学上来说,这其实就是一种生态,一种群落,是自然发展的结果。

如果用一个字来表述,西方内核是“硬”,东方则是“软硬兼有”。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呢?你又是怎么度过七夕的呢?欢迎一起讨论。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