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经理

大明、笨笨和小闲

2018-03-28  本文已影响3162人  sydneywhatever

早前和朋友一起设计过一个装修网站的架构,把想要的功能列出来,画几张草图,外包公司改了几版设计图,仓促地开发、简单测试了主要功能后,便交付给用户使用。看着比例、色彩失调的页面,看到满屏幕不知道怎么使用的反馈,我能感受到屏幕另一端的用户在“忍着”用这个“产品”,但好在这个“产品”的连接着用户看中的装修团购资源,便也就凑合地边用边改进,改进的方面也主要是功能的流畅性。

现在回看这个产品,即使页面是精致美观的,功能是百分百流畅实现的,也只能作为一个用户需要下单时用到的工具,而这个下单动作是通过产品之外的QQ/微信聊天促成的,极少会有用户愿意主动逛逛网站上有什么商品,或是搜索想要的商品。

那时我以为把一堆功能叠加起来便成了一个产品,虽然很丑但是很实用啊,操作起来很简单的怎么就找不到功能不会用呢?在看了梁宁的产品思维课之后,才意识到在产品能提供的和用户想要的之间往往存在着巨大的错位。

讲一个大明、笨笨和小闲的故事。

京东、淘宝、腾讯,他们面向的用户是怎样的?京东和淘宝是购物类,女性用户较多,腾讯是社交类,用户面更广,我大概只能回答到这里了。梁宁告诉我京东的用户是大明,淘宝是笨笨,腾讯则是小闲。

大明、笨笨和小闲是三种用户角色。大明的特点是需求非常清晰,比如买手机买家电,选好型号比完价格就可以下单了,再比如买零食、日用品,搜完名称选择旗舰店,今晚23点前下单明日送到,大明的需求是价格和效率,一搜就能搜得到,价格还不贵,京东的定位就是服务大明用户的。

笨笨是那种可能需要一件外套,最后买了一只口红的用户,很多时候并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这便是淘宝用户的画像。马云说淘宝是家娱乐公司,每天晚上有2000万的女生在淘宝上逛,什么都不买只是逛。对于这个数字我表示很吃鲸,淘宝是做了什么能让这么多人在上面点点戳戳停留这么久?我的感受是淘宝的算法反应很敏捷,搜索一个关键字,点击一个宝贝页面,很快界面上出现的都是相关的推荐。

剩下来的小闲是属于腾讯的,小闲没有消费需求,TA需要的是打发时间,除开工作需要,微信聊天、刷朋友圈、玩游戏都是因为闲,在任何一个闲的时候打开腾讯的产品都能帮你杀时间。所以腾讯做游戏和视频的市场占有率都很高,因为都是沿着小闲用户的心理需求和行为路径发展的,但是腾讯的电商就做不起来,因为用户类型不对。

这样的分析后就有了具体的用户画像,比我自己想的购物类、社交类清晰不知多少倍。梁宁的产品思维课没有具体讲如何做一个产品,而是说做一个产品要具备怎么样的思维,从感受用户的情绪,到产品世界观。


对上面提到的装修产品感兴趣的话,可以微信搜索公众号“自修论团”,或者点击这里感受下,改版中,嗯。

本文原发于公众号:西西里的乱弹

梁宁公众号:闲花照水录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