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好型人格是种病,得治!
愧疚是最大的负能量,任性是最被低估的美德。
01
最近一期《奇葩说》,天才作家蒋方舟来了。
年少成名,考上清华,成为大杂志社的顾问和主编,令人艳羡的人生赢家。
她居然说自己是讨好型人格。
年少成名,小学到高中都被孤立,因和同龄人爱好不同也没什么朋友,混迹的圈子所有人都是长辈,谁都想来指点一下。
慢慢她就形成了自己的生存之道,小心翼翼说话,照顾别人的情绪,担心冷场,致力于创造一种温馨和谐其乐融融的假象。
直到接到男友暴怒的电话,她持续道歉两个多小时,终于意识到自己是讨好型人格。
她把自己放逐到了没有社会关系的日本。一年之久,不会日语,独自一人每日看书看展览。不用手机,远离一切社交网络和媒体。
回国后和某师长吃饭,言谈之间又倚老卖老,她这次终于不再讨好,痛斥一番,摔门而出。
首次战胜讨好型人格,她高兴地和亲朋好友发短信打电话:你看,我不再讨好了!
02
现场马东眼眶湿润了,他感觉每句话都说在了他的心窝上。
马东父亲是马季,是中国相声小品界的艺术大师。一提起马东他,人们总在他的名字前面冠之以一个修饰语——“马季的儿子”。、
从小生活在父亲的光环下,马东很难不希望别人也喜欢自己,就像喜欢自己的父亲一样。久而久之,也就成了讨好型人格。
赵又廷问:那我算是讨好型人格吗?
蒋方舟说出了一个标准:我不希望我讨厌的人讨厌我。
赵又廷深以为然,看来我也是讨好型人格。
其实很多人都是讨好型人格而不自知。
03
曾经我一个大学同班同学L就是典型的讨好型人格。
她会注意到朋友参加考试没有手表,多方打听借到后,千里迢迢送过去。
临近考试,同学抱怨平时笔记没做好,她会主动分享自己做的工工整整的笔记,甚至会帮着拿到打印店复印好十几二十份送到人手里。
她的身边簇拥着一群朋友,说她热情又善良。
在这个人人只顾自己的社会,无疑是活雷锋般的一股清流了。
有段时间因为要磨论文,去图书馆上自习,她会早早过去帮我们这群晚起的懒癌占座,逐渐成为了亲密的好友。
但很快我们发现她发自内心的话大都是负能量的东西,比如导师要求太严格,比如同学A总是麻烦她,比如同学B得寸进尺。
开始我们几个好友听着有趣,也会一起吐槽,后来当我们说,你大可以拒绝啊。
她总是愧疚地说,那样不太好……
她屡屡伸出援手,是因为她内心觉得我对你这么好,你也应当对我如此啊。
讨好这种表面上看起来是“利他”的行为,其最根本的动机还是为了“利己”。
L赢得了身边的朋友和圈子,她害怕失去,所以不敢拒绝。
04
如果我们可以剥开任何一个“讨好者”的内在,都会发现其中有一个过度敏感和脆弱的小孩。
讨好型人格,又称助人型人格。
总是乐于助人,对别人的需要很敏锐,并随时都准备无条件的去满足,往往伴随着“委曲求全”,“成全他人”。
讨好者们内心深处渴望别人的爱或良好关系,甚至惧怕没人爱,所以过度的害怕和别人起冲突。
其实讨好者想要摆脱“如果不帮助别人,就不会有人爱我”的心理,就要意识到即使不满足别人的需求,也不会有什么严重的后果。
追求别人对你的爱或者关注是一件无意义的事。
蒋方舟提到了现在社交网络将人们对自己获得的关注无限放大。
发个朋友圈就期待别人点赞,留言,于是真实的自己掩埋在自拍软件,修图软件背后。
去吃饭总是能碰到点赞活动,发个图文点赞超过30个8折,点赞超过50个7折,点赞超过100个5折。
诚然获得了折扣节省了金钱,可一顿饭下来全程盯着手机一惊一乍,怕也失去了聚会吃饭的乐趣。
什么时候,我们如此在意别人的眼光,浪费时间在大量的无用社交上,处心积虑地经营那网络上的一亩三分地。
你必须意识到,只有当自己能够真正提供对等的价值后,对方才会发自内心的尊重你。
而你必须尊重自己的需求,如果连你都不自爱,如何奢求别人爱你。
比起愧疚地看别人的眼色过着憋屈的人生,我更愿意提倡在法律范围内道德范围内任性地活着。
05
顾城在《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中写道:
我是被妈妈宠坏的孩子/我任性/我希望/每一个时刻/都像彩色蜡笔那样美丽
我希望/能在心爱的白纸上画画/画出笨拙的自由
画下一只永远不会/流泪的眼睛
如果说任性是被最低估的美德,那王菲就是把这种美德发挥到了淋漓精致的那个人。
同样年少成名,母亲深知这条路艰辛难走,一度反对她以唱歌为事业。
18岁王菲破釜沉舟,丢掉厦门大学通知书,跟随父亲移民香港,在歌唱大赛中崭露头角很快就和唱片公司签约。
彼时她并不是公司的重点捧红对象,一气之下去纽约进行音乐进修。
唱片公司打电话把她请了回来,答应倾注所有资源。
回香港后王菲凭着《容易受伤的女人》迅速走红,一步步成为了天后。
现在49岁发新歌,不仅不做宣传,专辑随手甩一张自拍照做封面,满满的任性。
她曾说:“对于金曲奖给予我的肯定,我也给予充分肯定。“
整个娱乐圈,面对吃瓜群众面对媒体,敢这么说话,不可谓不任性。
我们喜欢王菲,喜欢她空灵的声音,也更喜欢她骄傲的飞扬的性格。
不需要她讨好。
06
在情感上,习惯性讨好就成了暖男/圣母病。
暖男顾名思义,总是嘘寒问暖。
他们花费在身边每个暧昧对象上面那么多精力,也不过是希望大家都喜欢他。营造一种很受欢迎的假象。
对这种不真实关系的渴望,恰恰是一种缺乏自信的表现。
圣母病顾名思义也是一种病。
是对别人的极品、很过分或者不道德行为有无限“容忍度”和“宽容心”。
贾乃亮苦追李小璐一年多,终于在李小璐怀孕后才求婚成功。
李小璐在“中国有嘻哈”这个节目后,变成了PGone的迷妹,而贾乃亮为了她也改变了风格,开始走嘻哈路线......
面对妻子出轨,他还在反省自己:“对不起璐璐,也许,还是我做的不够好,我想努力把全世界最好的都给你,可我用尽所有的能量最终却完成不了对家庭的陪伴与拼命工作之间的平衡……“
爱情里,你把自己低到了尘埃里,也未必开得出花来。
07
在职场上,习惯性讨好就成了便利贴女孩,成了刘峰。
《命中注定我爱你》的陈欣怡,不懂拒绝,希望讨好所有人。
买咖啡,贴发票,打印复印等琐事全都落到了她的头上。
职场混迹多年什么都没学到,只是提高了打杂的效率。
便利贴女孩就像便利贴一样,用完就撕。
现实中便利贴女孩并不会等到一个白马王子来拯救。
在公司准备裁员换血的时候,大家首先想到了你。
不就是以后打杂的事情回到了自己头上吗?总好过被辞。
《芳华》中的刘峰主动包揽了团里的脏活累活。
食堂里煮破皮的饺子他会主动打来吃,南方战友不喜欢吃饺子,他特意煮了面。
战友的婚礼,为了给战友省钱,他自己买材料亲手打了两个沙发。
别人梦寐以求的上大学的机会,他觉得战友更需要,拱手相让。
没人愿意搭档何小萍跳舞,冒着腰伤加重的危险,他主动站出来解围陪她跳。
久而久之大家对他的付出也觉得理所当然,除了何小萍无人感恩。
讨好型人格是种病,该治了!
08
迎合每个人的需求意味着谁的需求都没有满足。
“史上百本最佳商业经典”第一名《定位》指出:一个产品犯的最大错误就是试图满足所有人的需求。
在面对五花八门用户需求时,只须把握一个原则:去掉多余功能,关注核心需求。
把我们自身看成一个产品,何尝不是这个道理。
打造我们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远比讨好别人更重要。
三毛出走撒哈拉,逝世20多年,依然被无数读者怀念。
周星驰那么孤僻,依然赢得了大家对他“星爷”的爱戴。
王菲语不惊人死不休,依然是千万人的天后,天后之后再无天后。
这些人不需要讨好就获得了万千宠爱,是因为他们在各自的领域都拥有核心竞争力做后盾。
像蒋方舟说的:真正爱你的人都是爱你骄傲的飞扬跋扈的样子,而不是你故作谦卑蹑手蹑脚的样子。